基于B样条曲面的三维人脸特征提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5页 |
1.2.1 基于空域信息的匹配 | 第11页 |
1.2.2 局部特征匹配 | 第11-13页 |
1.2.3 整体特征匹配 | 第13-15页 |
1.2.4 现有三维人脸识别算法的优缺点 | 第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三维人脸数据的获取 | 第17-26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基于物理设备的三维人脸数据获取 | 第17-19页 |
2.2.1 结构光扫描仪 | 第17-19页 |
2.2.2 激光扫描仪 | 第19页 |
2.3 基于二维图片的三维人脸数据获取 | 第19-25页 |
2.3.1 明暗恢复形状法 | 第19-20页 |
2.3.2 主动形状模型恢复法 | 第20-21页 |
2.3.3 双目立体视觉恢复法 | 第21-25页 |
2.4 总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PLY 文件的读取 | 第26-37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三维数据内容分类 | 第26-27页 |
3.2.1 几何数据 | 第26-27页 |
3.2.2 外观数据 | 第27页 |
3.2.3 场景数据 | 第27页 |
3.3 常用的三维数据文件格式 | 第27-30页 |
3.3.1 3ds 格式文件 | 第28页 |
3.3.2 obj 格式文件 | 第28页 |
3.3.3 IGES 格式文件 | 第28-30页 |
3.3.4 STEP 格式文件 | 第30页 |
3.4 PLY 文件的读取 | 第30-35页 |
3.4.1 PLY 文件格式 | 第30-34页 |
3.4.2 PLY 文件的读取 | 第34-35页 |
3.4.3 实验结果 | 第35页 |
3.5 总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基于 B 样条的三维人脸曲面的生成 | 第37-51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B 样条基础 | 第37-43页 |
4.2.1 B 样条的定义及性质 | 第37-38页 |
4.2.2 均匀 B 样条曲线 | 第38-41页 |
4.2.3 B 样条曲线控制点的反算 | 第41-42页 |
4.2.4 B 样条曲面 | 第42-43页 |
4.3 散乱数据点的 B 样条曲面拟合 | 第43-47页 |
4.4 多层次 B 样条曲面拟合 | 第47-50页 |
4.5 总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三维人脸特征的提取 | 第51-63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曲率基础 | 第51-56页 |
5.2.1 曲线的极值性及凹凸性 | 第51-53页 |
5.2.2 曲率 | 第53-55页 |
5.2.3 曲面的两种基本形式 | 第55-56页 |
5.2.4 常用曲率 | 第56页 |
5.3 B 样条人脸曲面曲率的估计 | 第56-57页 |
5.3.1 曲率的计算 | 第56-57页 |
5.3.2 实验结果 | 第57页 |
5.4 人脸特征区域的提取 | 第57-62页 |
5.4.1 人脸几何特征约束条件 | 第58-59页 |
5.4.2 特征区域边界点的提取 | 第59-61页 |
5.4.3 特征区域几何参数的计算 | 第61-62页 |
5.5 总结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总结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