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建筑工业化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建筑工业化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建筑工业化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4 技术路线和论文创新点第17-19页
        1.4.1 技术路线图第17页
        1.4.2 论文创新点第17-19页
2 我国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第19-33页
    2.1 保障房与建筑工业化的概念第19-22页
        2.1.1 保障房的概念第19页
        2.1.2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第19-20页
        2.1.3 保障房建筑工业化的优势第20-22页
    2.2 我国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第22-29页
        2.2.1 我国部分地区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进展情况第22-23页
        2.2.2 我国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筑面临的问题第23-25页
        2.2.3 我国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的现有推进策略第25-29页
    2.3 我国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9-32页
        2.3.1 市场因素第29-30页
        2.3.2 经济因素第30-31页
        2.3.3 政策因素第31页
        2.3.4 技术因素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第33-41页
    3.1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概述第33-35页
        3.1.1 系统动力学相关概念第33-34页
        3.1.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第34-35页
        3.1.3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第35页
    3.2 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第35-37页
        3.2.1 系统构成与特性第35-36页
        3.2.2 建模目的第36页
        3.2.3 模型假设条件第36页
        3.2.4 模型边界确定第36-37页
    3.3 因果关系图及系统流图第37-40页
        3.3.1 因果反馈关系第37-39页
        3.3.2 系统流图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证第41-54页
    4.1 模型方程构建第41-46页
        4.1.1 方程建立第41-43页
        4.1.2 模型数据的来源第43页
        4.1.3 模型数据的解释说明第43-46页
    4.2 模拟过程及数据处理概述第46-48页
        4.2.1 模拟过程第46页
        4.2.2 模拟结果分析第46-48页
    4.3 模拟检验第48-49页
        4.3.1 模拟结构检验第48页
        4.3.2 模拟参数检验第48页
        4.3.3 模拟结果有效性检验第48-49页
    4.4 政策调控模拟第49-53页
        4.4.1 经济优惠政策模拟第49-50页
        4.4.2 市场宣传水平模拟第50-51页
        4.4.3 技术水平模拟第51-52页
        4.4.4 生产水平和经营水平模拟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保障房实施工业化建设的推进策略建议第54-60页
    5.1 完善建设单位经济优惠政策第54-55页
        5.1.1 明确政府补贴制度第54页
        5.1.2 提前住宅预售时间第54-55页
        5.1.3 税费减免第55页
    5.2 推进市场认可度第55-56页
        5.2.1 加大工业化住宅的宣传力度第55-56页
        5.2.2 典型项目推广学习第56页
    5.3 提高保障房工业化建设的技术水平第56-58页
        5.3.1 形成设计标准化体系第56-57页
        5.3.2 建立优良部品库制度第57-58页
        5.3.3 完善工业化施工管理规范第58页
    5.4 增强建设单位间协作第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本文结论第60-61页
    6.2 本文不足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A第64-6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 /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摩擦条件下晶体硅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援外培训模式现状分析与对策设计--以A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