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合成孔径望远镜及传感器介绍 | 第12-18页 |
1.2.1 地基拼接望远镜与干涉仪 | 第12-15页 |
1.2.2 光学合成孔径传感器与测试床 | 第15-18页 |
1.3 光学合成孔径关键技术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1.3.1 光瞳结构优化 | 第18页 |
1.3.2 成像特性 | 第18-19页 |
1.3.3 相位误差 | 第19-20页 |
1.3.4 图像复原 | 第20页 |
1.3.5 成像系统设计 | 第20-22页 |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第2章 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 | 第24-38页 |
2.1 技术分类与特性 | 第24-26页 |
2.2 点扩散函数和光学传递函数 | 第26-28页 |
2.2.1 单孔径系统 | 第26-27页 |
2.2.2 多孔径系统 | 第27-28页 |
2.3 相位误差 | 第28-29页 |
2.4 特征指标 | 第29-35页 |
2.4.1 阵列结构 | 第29-30页 |
2.4.2 填充因子 | 第30-31页 |
2.4.3 截止频率 | 第31-32页 |
2.4.4 等效孔径 | 第32-34页 |
2.4.5 峰值积分旁瓣比 | 第34-35页 |
2.5 成像链路 | 第35-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增强中低频能量的光瞳结构优化方法 | 第38-51页 |
3.1 光瞳结构优化技术 | 第38-39页 |
3.2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 第39-42页 |
3.2.1 基于统计特性的图像质量评价 | 第39-41页 |
3.2.2 基于HVS的图像质量评价 | 第41-42页 |
3.3 典型阵列的成像质量对比 | 第42-44页 |
3.4 加权频段能量曲线 | 第44-47页 |
3.5 中心聚合型阵列 | 第47-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基于远场图像的活塞误差探测方法 | 第51-66页 |
4.1 相位误差对观测图像及复原质量的影响 | 第51-54页 |
4.2 相位误差水平指标 | 第54-56页 |
4.2.1 活塞误差均值 | 第54-55页 |
4.2.2 倾斜误差均值 | 第55-56页 |
4.3 基于基线中垂线的活塞误差探测方法 | 第56-60页 |
4.4 探测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2页 |
4.5 图像恢复与去噪 | 第62-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提高相位误差容限的多帧成像与复原方法 | 第66-88页 |
5.1 二维阵列旋转与多帧成像 | 第66-71页 |
5.2 相位误差容限分析 | 第71-73页 |
5.3 新旧阵列对比实验 | 第73-77页 |
5.4 一维非冗余阵列构造 | 第77-80页 |
5.5 基线旋转与多帧成像 | 第80-84页 |
5.5.1 多帧成像方案选择 | 第80-82页 |
5.5.2 相位误差影响消除 | 第82-84页 |
5.6 一维旋转阵列适用性分析 | 第84-86页 |
5.6.1 多帧成像方式对比 | 第84-86页 |
5.6.2 填充因子权衡 | 第8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6章 针对含相位误差复原图像的振铃探测与消除方法 | 第88-102页 |
6.1 振铃效应 | 第88-91页 |
6.2 人类视觉感知特性 | 第91-92页 |
6.3 结合视觉感知的振铃检测方法 | 第92-95页 |
6.3.1 纹理区 | 第92-93页 |
6.3.2 振铃区 | 第93-95页 |
6.4 自适应双边滤波 | 第95-96页 |
6.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6-101页 |
6.5.1 自适应双边滤波实验 | 第96-97页 |
6.5.2 振铃探测与消除实验 | 第97-10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7章 光学合成孔径图像的像素几何位移分析 | 第102-115页 |
7.1 仿真成像与复原结果的配准精度 | 第102-105页 |
7.2 填充因子与阵列结构对配准精度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7.3 相位误差对配准精度的影响 | 第107-112页 |
7.3.1 活塞误差影响 | 第107-109页 |
7.3.2 倾斜误差影响 | 第109-110页 |
7.3.3 精度分析 | 第110-112页 |
7.4 多孔径阵列后处理图像配准精度实验 | 第112-114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8.1 总结 | 第115-116页 |
8.2 展望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作者简历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