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碾压混凝土层面渗透性 | 第13-14页 |
1.2.2 碾压混凝土层面抗剪特性 | 第14-15页 |
1.2.3 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质量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及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案 | 第18页 |
1.3.4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8-19页 |
第2章 原材料测试及碾压混凝土试件成型 | 第19-25页 |
2.1 原材料测试 | 第19-22页 |
2.1.1 水泥 | 第19-20页 |
2.1.2 粉煤灰 | 第20-21页 |
2.1.3 外加剂 | 第21页 |
2.1.4 骨料 | 第21-22页 |
2.1.5 膨胀剂 | 第22页 |
2.1.6 纳米二氧化硅 | 第22页 |
2.2 碾压混凝土试件成型 | 第22-25页 |
2.2.1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 | 第22-23页 |
2.2.2 碾压混凝土试件种类 | 第23页 |
2.2.3 碾压混凝土试件制作 | 第23-25页 |
第3章 碾压混凝土层面微结构分析 | 第25-43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碾压混凝土层间间隔时间确定 | 第25-27页 |
3.3 吸水动力法测试 | 第27-37页 |
3.3.1 概述 | 第27页 |
3.3.2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3.3.3 试验结果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3.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7页 |
3.4 扫描电镜测试 | 第37-42页 |
3.4.1 试验仪器 | 第37-38页 |
3.4.2 碾压混凝土层面水化产物形貌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3.4.2.1 层间间隔时间 | 第38-40页 |
3.4.2.2 膨胀剂 | 第40-41页 |
3.4.2.3 纳米SiO_2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碾压混凝土层面渗透系数测试 | 第43-56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实验概况 | 第43-46页 |
4.2.1 试验仪器 | 第43-44页 |
4.2.2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4.3 试验成果及分析 | 第46-54页 |
4.3.1 渗透系数 | 第46-50页 |
4.3.1.1 试验结果计算方法 | 第46页 |
4.3.1.2 试验结果 | 第46-48页 |
4.3.1.3 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3.2 层间开度 | 第50-54页 |
4.3.2.1 层面结合情况 | 第50-52页 |
4.3.2.2 层间开度计算分析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碾压混凝土层面抗剪强度测试 | 第56-77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试验概况 | 第56-61页 |
5.2.1 试验仪器和方法 | 第56-58页 |
5.2.2 基本理论及计算 | 第58-61页 |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76页 |
5.3.1 剪切荷载与水平位移关系 | 第61-65页 |
5.3.2 c和f值求解及分析 | 第65-73页 |
5.3.3 抗剪强度变化规律 | 第73-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7-79页 |
6.1.1 宏观性能 | 第77-78页 |
6.1.2 微观解释 | 第78-79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9页 |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