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复合电源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1.2 车载电源的技术现状 | 第13-18页 |
| 1.2.1 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超级电容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2.3 复合电源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3 能量管理策略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 1.4 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第2章 复合电源特性分析 | 第22-36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电池及超级电容主要测试方法简介 | 第22页 |
| 2.3 实验对象及试验设备 | 第22-25页 |
| 2.3.1 试验对象 | 第22-24页 |
| 2.3.2 试验设备 | 第24-25页 |
| 2.4 锂离子电池基本特性分析 | 第25-30页 |
| 2.4.1 充放电特性 | 第25-26页 |
| 2.4.2 容量特性 | 第26-27页 |
| 2.4.3 内阻特性 | 第27-28页 |
| 2.4.4 效率特性 | 第28-29页 |
| 2.4.5 变功率充放电特性 | 第29-30页 |
| 2.5 超级电容基本特性分析 | 第30-34页 |
| 2.5.1 充放电特性 | 第30-31页 |
| 2.5.2 容量特性 | 第31页 |
| 2.5.3 内阻特性 | 第31-33页 |
| 2.5.4 效率特性 | 第33页 |
| 2.5.5 恒功率放电特性 | 第33-34页 |
| 2.6 DC/DC 功率转换器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复合电源建模及验证 | 第36-52页 |
| 3.1 引言 | 第36页 |
| 3.2 复合电源结构选择及参数匹配 | 第36-39页 |
| 3.2.1 复合电源结构选择 | 第36-37页 |
| 3.2.2 复合电源参数匹配 | 第37-39页 |
| 3.3 动力电池建模及验证 | 第39-46页 |
| 3.3.1 PNGV 模型建模原理 | 第40-42页 |
| 3.3.2 PNGV 模型参数获取 | 第42-45页 |
| 3.3.3 PNGV 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45-46页 |
| 3.4 超级电容建模及验证 | 第46-49页 |
| 3.4.1 RC 模型建模原理 | 第46-47页 |
| 3.4.2 RC 模型参数获取 | 第47-48页 |
| 3.4.3 RC 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48-49页 |
| 3.5 DC/DC 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 3.6 复合电源模型 | 第50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复合电源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 第52-76页 |
| 4.1 引言 | 第52页 |
| 4.2 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研究 | 第52-54页 |
| 4.2.1 控制规则制定 | 第52-53页 |
| 4.2.2 参数门限值的获取 | 第53-54页 |
| 4.2.3 逻辑门限控制流程 | 第54页 |
| 4.3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研究 | 第54-60页 |
| 4.3.1 模糊逻辑控制分析 | 第54-55页 |
| 4.3.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5-59页 |
| 4.3.3 模糊逻辑控制模型 | 第59-60页 |
| 4.4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60-63页 |
| 4.4.1 动态规划方法简介 | 第60-61页 |
| 4.4.2 动态规划算法在复合电源中的应用分析 | 第61-63页 |
| 4.5 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71页 |
| 4.6 控制策略的优化 | 第71-73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 第5章 复合电源试验台架设计 | 第76-84页 |
| 5.1 引言 | 第76页 |
| 5.2 复合电源试验台架组成及原理 | 第76-77页 |
| 5.3 电池管理系统 | 第77-80页 |
| 5.3.1 电池管理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77-78页 |
| 5.3.2 电池 SOC 的估算及修正 | 第78-79页 |
| 5.3.3 电池管理系统实现效果 | 第79-80页 |
| 5.4 超级电容管理系统 | 第80-81页 |
| 5.5 DC/DC 功率转换器的选型 | 第81-83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84-85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92-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