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3-4页 |
英文提要 | 第4页 |
前言 | 第5页 |
一、心理关怀亟待加强 | 第5-19页 |
(一)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 第5-11页 |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关怀的含义 | 第5-6页 |
2.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 | 第6-8页 |
3. 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 第8-10页 |
4. 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 第10页 |
5.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10-11页 |
(二) 心理关怀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1-17页 |
1. 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心理关怀提供了政策依据 | 第11页 |
2. 古代伦理道德视心理教育为本土渊源 | 第11-12页 |
3. 德育教育必须重视心理接受过程 | 第12-14页 |
4. 大量的理论研究揭示了思想教育与心理关怀必须有机结合 | 第14-16页 |
5. 实践证明心理关怀与德育相互促进 | 第16-17页 |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提倡和实践心理关怀 | 第17-19页 |
1. 学生呼喊心理关怀 | 第17-18页 |
2. 德育工作又缺少心理关怀 | 第18-19页 |
二、大学生的心理现状透视 | 第19-26页 |
(一) 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 第19-22页 |
1. 适应不良 | 第19-20页 |
2. 人际交往障碍 | 第20页 |
3. 情感问题 | 第20页 |
4. 神经症 | 第20页 |
5. 网络综合症 | 第20-21页 |
6. 在部分贫困生中表现的心理障碍也不容忽视,其表现为 | 第21-22页 |
(二) 明确心理教育中的健康标准和工作原则 | 第22-26页 |
1. 心理健康的科学定义及大学生健康标准 | 第23-25页 |
2. 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原则 | 第25-26页 |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思考 | 第26-42页 |
(一) 开展心理咨询 | 第26-32页 |
1. 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的意义 | 第26-29页 |
2. 广泛开展大学生的心理普查 | 第29-30页 |
3. 以高校德育为目标开展心理咨询 | 第30-31页 |
4. 造就一支既懂德育又懂心理咨询的高校教师队伍 | 第31-32页 |
(二) 重视情感融通 | 第32-37页 |
1. 情感融通在德育中的作用 | 第32-33页 |
2. 实施情感融通在德育中的方法 | 第33-36页 |
3. 情感融通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三) 多渠道渗透心理关怀 | 第37-42页 |
1. 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弹奏心理健康教育交响曲 | 第37-40页 |
2.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第40-41页 |
3. 建立家庭学校沟通渠道,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 第41-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 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