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生物质 | 第11-12页 |
1.2 资源优势 | 第12-13页 |
1.3 香蕉纤维 | 第13-14页 |
1.4 脱胶的意义 | 第14页 |
1.5 果胶 | 第14-16页 |
1.6 香蕉纤维制取工艺 | 第16-17页 |
1.7 生物脱胶 | 第17-18页 |
1.8 果胶酶种类及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1.9 果胶酶的应用 | 第19-20页 |
1.10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2 菌种的筛选 | 第21-28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2.3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2.4 培养基 | 第22-23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5.1 菌种的初步筛选 | 第23页 |
2.5.2 菌种的复筛 | 第23-24页 |
2.5.3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4页 |
2.5.4 果胶酶活性测定 | 第24页 |
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2.6.1 初筛和复筛菌株统计 | 第24页 |
2.6.2 波长的确定及D-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 | 第24-26页 |
2.6.3 菌种水解圈照片 | 第26页 |
2.6.4 各菌种的果胶酶活性和水解圈/菌落直径比值的比较 | 第26-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进化树的构建 | 第28-32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3.2.1 测序 | 第28-29页 |
3.2.2 革兰氏染色 | 第29页 |
3.2.3 菌株大小的确定 | 第29页 |
3.3 菌种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9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3.4.1 菌种相关资料 | 第29-30页 |
3.4.2 系统发育树 | 第30-31页 |
3.4.3 革兰氏染色 | 第31页 |
3.4.4 扫描电镜形态分析 | 第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发酵条件优化 | 第32-40页 |
4.1 前言 | 第3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4.3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39页 |
4.4.1 Bacillus sp.ZLXH-5最佳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32-33页 |
4.4.2 Bacillus sp.ZLXH-5最佳发酵温度的确定 | 第33页 |
4.4.3 Bacillus sp.ZLXH-5最佳初始pH的确定 | 第33-34页 |
4.4.4 Bacillus sp.ZLXH-5最佳转速的确定 | 第34页 |
4.4.5 葡萄糖浓度对Bacillus sp.ZLXH-5果胶酶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4.4.6 Bacillus sp.ZLXH-6最佳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35-36页 |
4.4.7 Bacillus sp.ZLXH-6最佳发酵温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4.4.8 Bacillus sp.ZLXH-6最佳初始pH的确定 | 第37页 |
4.4.9 Bacillus sp.ZLXH-6最佳转速的确定 | 第37-38页 |
4.4.10 Bacillus sp.ZLXH-6最佳果胶浓度的确定 | 第38-3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菌株Bacillus sp.ZLXH-5粗酶液的性质 | 第40-43页 |
5.1 前言 | 第40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5.3 数据处理 | 第40-41页 |
5.4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1-42页 |
5.4.1 温度对于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5.4.2 pH 值对于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5.4.3 果胶酶活力随时间的变化 | 第42页 |
5.4.4 金属离子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4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6 香蕉假茎生物脱胶工艺初步探究 | 第43-50页 |
6.1 前言 | 第43页 |
6.2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6.3 试剂 | 第44页 |
6.4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6.4.1 实验材料的处理 | 第44页 |
6.4.2 种子液的制备 | 第44页 |
6.4.3 脱胶菌种以及最佳培养基的确定 | 第44-45页 |
6.4.4 纤维性能测试 | 第45页 |
6.5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6.5.1 香蕉纤维发酵后效果对比 | 第45页 |
6.5.2 清洗干燥后香蕉纤维对比表 | 第45-47页 |
6.5.3 扫描电镜照片 | 第47页 |
6.5.4 热重分析 | 第47-4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49页 |
6.7 讨论 | 第49-50页 |
7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