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煤中元素快速测量研究
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5-28页 |
1.1 煤质快速在线测量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9页 |
1.1.1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 第15-16页 |
1.1.2 煤质对电站锅炉的影响 | 第16-18页 |
1.1.3 煤质实时在线监测的意义 | 第18-19页 |
1.2 现有煤质在线分析技术 | 第19-21页 |
1.2.1 吸收和散射方法 | 第19-20页 |
1.2.2 受激辐射法 | 第20-21页 |
1.2.3 其他在线测量方法 | 第21页 |
1.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简介 | 第21-24页 |
1.3.1 技术原理 | 第21-22页 |
1.3.2 LIBS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22-24页 |
1.4 LIBS技术用于煤质分析领域的应用 | 第24-25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25-28页 |
2 激光诱导光谱实验系统及参数优化 | 第28-53页 |
2.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实验系统 | 第28-34页 |
2.1.1 Nd:YAG激光器 | 第28-30页 |
2.1.2 光谱仪 | 第30-33页 |
2.1.3 DG535延时脉冲发生器 | 第33页 |
2.1.4 LIBS实验系统 | 第33-34页 |
2.2 激光与煤样的作用机制 | 第34-42页 |
2.2.1 激光等离子体产生过程 | 第34-36页 |
2.2.2 激光等离子体基本性质 | 第36-40页 |
2.2.3 煤光谱的定性分析 | 第40-42页 |
2.3 多元素同时测量的参数优化 | 第42-52页 |
2.3.1 不同激光波长下的谱线时间特性 | 第43-45页 |
2.3.2 不同激光波长下激光能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2.3.3 不同激光波长下的标定效果 | 第46-47页 |
2.3.4 激光聚焦位置的影响 | 第47-49页 |
2.3.5 制样压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2.3.6 其他参数 | 第50-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3 主量元素C,H,O的LIBS测量 | 第53-65页 |
3.1 C,H,O在煤中的存在形式 | 第54-55页 |
3.2 C,H,O光谱谱线及特征波长 | 第55-57页 |
3.3 直接标定与Si元素内标 | 第57-62页 |
3.3.1 数据预处理 | 第57-59页 |
3.3.2 C,H,O元素的直接定标 | 第59-61页 |
3.3.3 C,H,O元素的内标 | 第61-62页 |
3.4 预测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4 准东煤中Na,K的LIBS测量 | 第65-77页 |
4.1 准东高钠煤的特点及利用中的问题 | 第65-66页 |
4.2 准东煤的处理方法 | 第66-67页 |
4.3 Na,K光谱谱线及特征波长 | 第67-69页 |
4.4 利用制取标样的方法进行标定 | 第69-73页 |
4.4.1 激光能量的影响 | 第69-71页 |
4.4.2 Na,K标定实验 | 第71-72页 |
4.4.3 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4.5 利用栏本进行自身标定和预测 | 第73-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7-82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7-80页 |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80页 |
5.3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