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煤灰酸浸提铝残渣制备纳米白炭黑试验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29页
    1.1 煤灰渣的基本性质第11-14页
    1.2 煤灰渣的排放和危害第14-15页
    1.3 煤灰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纳米白炭黑的研究第17-21页
        1.4.1 纳米白炭黑的结构第18页
        1.4.2 纳米白炭黑的性质第18页
        1.4.3 纳米白炭黑的用途第18-19页
        1.4.4 纳米白炭黑的市场第19-21页
    1.5 纳米白炭黑的研究第21-24页
    1.6 煤灰渣制备纳米白炭黑的研究现状第24-26页
    1.7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6-29页
        1.7.1 研究目的第26页
        1.7.2 工艺原理第26-27页
        1.7.3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7.4 研究方法第28-29页
2 分析表征方法第29-35页
    2.1 煤灰渣及酸浸提铝残渣成分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2.2 酸浸提铝残渣中二氧化硅溶出率的测定第30-31页
    2.3 产品白炭黑的检测第31-33页
        2.3.1 白炭黑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第31-32页
        2.3.2 白炭黑加热减量和灼烧减量的测定第32-33页
        2.3.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酷吸收值的测定第33页
        2.3.4 白炭黑pH值的测定第33页
        2.3.5 白炭黑铜、铁、锰含量的测定第33页
        2.3.6 白炭黑颜色的测定第33页
    2.4 产品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第33-35页
        2.4.1 X射线衍射(XRD)第33页
        2.4.2 透射电镜(TEM)第33页
        2.4.3 透射电镜(SEM)第33-34页
        2.4.4 比表面积(BET)第34页
        2.4.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第34页
        2.4.6 红外光谱(FT-IR)第34页
        2.4.7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第34-35页
3 煤灰酸浸提铝残渣制备硅酸钠溶液第35-52页
    3.1 酸浸提铝残渣成分第35-37页
    3.2 制备工艺路线第37-38页
    3.3 煤灰酸浸提铝残渣高温烧结反应第38-46页
        3.3.1 烧结反应热力学第38-39页
        3.3.2 烧结反应正交试验第39-41页
        3.3.3 单因素试验第41-46页
    3.4 煤灰酸浸提铝残渣高温烧结反应动力学第46-48页
    3.5 焙烧产物水浸制备硅酸钠溶液第48-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4 制备条件对纳米白炭黑的影响第52-66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工艺流程第52-53页
    4.3 SiO_2浓度的影响第53-56页
    4.4 CO_2通气速率的影响第56-59页
    4.5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9-61页
    4.6 反应终点PH值的影响第61-63页
    4.7 陈化时间的影响第63-64页
    4.8 干燥方法的影响第64-65页
    4.9 工艺条件确定第65-66页
5 添加剂对制备纳米白炭黑的影响第66-76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66-71页
        5.2.1 表面活性剂加入量的影响第66-68页
        5.2.2 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68-69页
        5.2.3 表面活性剂分子量的影响第69-71页
    5.3 分散剂的影响第71-73页
        5.3.1 分散剂加入量的影响第71-72页
        5.3.2 不同种类分散剂的影响第72-73页
    5.4 工艺条件确定和产品质量分析第73-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6 技术经济初步分析第76-83页
    6.1 引言第76页
    6.2 工艺技术可行性分析第76页
    6.3 经济可行性初步分析第76-82页
        6.3.1 煤灰酸浸提铝残渣制备纳米白炭黑工艺物料平衡分析第76-80页
        6.3.2 煤灰酸浸提铝残渣制备纳米白炭黑工艺经济效益评估第80-81页
        6.3.3 煤灰酸浸提铝残渣制备纳米白炭黑工艺环境效益评估第81-82页
    6.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7 全文总结第83-86页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83-84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84页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表麻联合应用在颅脑手术中对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煤中元素快速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