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义务教育论文

长春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理论意义第9页
        1.1.2 实践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2-13页
第2章 择校的涵义及相关理论第13-21页
    2.1 择校及相关概念界定第13-17页
        2.1.1 义务教育第13-14页
        2.1.2 择校的含义第14-16页
        2.1.3 择校的实质第16-17页
    2.2 择校的相关理论第17-21页
        2.2.1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第17-18页
        2.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及公平的理论第18-21页
第3章 长春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状及原因第21-31页
    3.1 长春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产生及历史沿革第21-23页
        3.1.1 长春市择校现象的产生第21-22页
        3.1.2 长春市择校现象的历史沿革第22-23页
    3.2 长春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状及弊病第23-27页
        3.2.1 长春市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第23-24页
        3.2.2 长春市中小学择校现状分析第24-25页
        3.2.3 长春市择校现象产生的弊病与问题第25-27页
    3.3 长春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原因第27-31页
        3.3.1 择校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资本化的产物第27-28页
        3.3.2 择校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第28-29页
        3.3.3 择校问题是人口压力日益增强与就业矛盾的产物第29-31页
第4章 解决长春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第31-42页
    4.1 择校问题治理经验的借鉴第31-33页
        4.1.1 国外中小学择校的启示与借鉴第31-32页
        4.1.2 国内中小学择校的启示与借鉴第32-33页
    4.2 长春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对策及探讨第33-42页
        4.2.1 增加不同层次教育投入和人才保障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第33-35页
        4.2.2 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第35-38页
        4.2.3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缓解教育选择困难第38-40页
        4.2.4 普及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健全社会与人的发展评估机制第40-42页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作者简介和科研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CC拉伸应变和裂缝模式对体积电阻率的影响
下一篇:城市昼夜人口空间分布模拟方法--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