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普通小麦—加州野小麦(Hordeum californicum)异染色体系的选育及鉴定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35页
    一 小麦基因源第11-13页
    二 小麦近缘种在小麦遗传育种和基因组研究中的利用第13-23页
        1 小麦近缘种有利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第13-21页
            1.1 从具有同源基因组的近缘物种中转移有利基因第14页
            1.2 从具有部分同源关系的近缘物种基因组中转移有利基因第14-21页
                1.2.1 远缘杂交第14-15页
                1.2.2 小麦-近缘物种双二倍体的创制第15页
                1.2.3 小麦-近缘物种异附加系的选育第15-16页
                1.2.4 小麦-近缘物种异代换系的选育第16-17页
                1.2.5 小麦-近缘物种易位系的选育第17-21页
        2 小麦近缘种在小麦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第21-23页
            2.1 利用小麦的二倍体近缘种构建连锁图谱第21页
            2.2 小麦近缘物种与小麦的比较遗传图谱第21-23页
    三 用于普通小麦背景中外源染色质鉴定的标记技术第23-32页
        1 形态标记第23-24页
        2 基于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的标记第24-28页
            2.1 染色体带型分析第24页
            2.2 原位杂交技术第24-28页
                2.2.1 单拷贝或寡拷贝DNA序列原位杂交第25页
                2.2.2 基因组原位杂交第25-26页
                2.2.3 物种专化重复序列原位杂交第26-27页
                2.2.4 顺次GISH-FISH技术第27-28页
        3 生化标记第28-29页
        4 分子标记技术第29-32页
            4.1 RFLP标记第29页
            4.2 SSR标记第29-30页
            4.3 EST标记第30-31页
            4.4 STS标记第31-32页
    四 加州野大麦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利用第32-35页
        1 加州野大麦的分类及地理分布第32页
        2 加州野大麦的研究进展第32-35页
            2.1 加州野大麦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第32-33页
            2.2 加州野大麦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33页
            2.3 加州野大麦基因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第33-35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35-107页
    技术路线第36-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7页
        1.1 材料第37页
            1.1.1 植物材料第37页
            1.1.2 原位杂交探针第37页
        1.2 试验方法第37-47页
            1.2.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制片第37-38页
            1.2.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制片第38页
            1.2.3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第38-43页
            1.2.4 图像处理及染色体分析第43页
            1.2.5 分子标记分析第43-45页
            1.2.6 白粉病抗性鉴定第45-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102页
        2.1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染色体系的选育第47-62页
            2.1.1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第47-52页
            2.1.2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端体异附加系的选育第52-59页
            2.1.3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多重异附加系的选育第59-60页
            2.1.4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二体异代换系的选育第60-62页
        2.2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染色体系的分子标记鉴定第62-96页
            2.2.1 加州野大麦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第62-63页
            2.2.2 加州野大麦染色体专化标记的筛选第63-68页
            2.2.3 加州野大麦结构变异体的选育和分子标记鉴定第68-96页
        2.3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染色体系的白粉病抗性鉴定第96-99页
            2.3.1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染色体系的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第96页
            2.3.2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染色体系的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第96-99页
        2.4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染色体系的其它形态特征考察第99-102页
    3 讨论第102-107页
        3.1 利用顺次GISH/FISH准确识别加州野大麦染色体第102页
        3.2 利用分子标记确定加州野大麦染色体同源群归属第102-104页
        3.3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附加系的配套及结构变异体的意义第104-105页
        3.4 加州野大麦2H(H_3)和6H(H_4)白粉病抗性鉴定第105-107页
全文结论第107-109页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35页
附录 加州野大麦各染色体基于PCR的特异分子标记第135-153页
致谢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鲜鸡肉中腐败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研究
下一篇:栽培稻及疣粒野生稻中Xa5等位基因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