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与内容结构 | 第11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4.1 文献资料研究法 | 第11页 |
1.4.2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1-12页 |
1.4.3 系统分析的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论文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2.1 凯恩斯利率理论 | 第13页 |
2.2 货币学派的利率理论 | 第13-14页 |
2.3 爱德华萧和麦金农的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 | 第14-15页 |
2.4 商业银行经营理论 | 第15-18页 |
第3章 国内外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18-29页 |
3.1 国外利率市场化进程 | 第18-20页 |
3.1.1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特点 | 第18-19页 |
3.1.2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特点 | 第19-20页 |
3.2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 第20-24页 |
3.2.1 我国利率市场化目标及总体思路 | 第20页 |
3.2.2 债券市场和贷款利率市场化阶段 | 第20-21页 |
3.2.3 存款利率市场化阶段 | 第21页 |
3.2.4 外币利率市场化阶段 | 第21页 |
3.2.5 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阶段 | 第21-22页 |
3.2.6 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第22-24页 |
3.3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4-29页 |
3.3.1 银行服务同质化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 第24-25页 |
3.3.2 银行存款类业务竞争激烈程度加剧 | 第25页 |
3.3.3 商业银行要求有更高的定价能力 | 第25-26页 |
3.3.4 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要求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5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将是利率风险 | 第27-29页 |
第4章 中国银行P分行经营与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4.1 中国银行P分行简介 | 第29页 |
4.2 中国银行P分行经营现状 | 第29-32页 |
4.2.1 存贷款业务经营现状 | 第29-30页 |
4.2.2 人民币存款结构现状 | 第30页 |
4.2.3 资产质量及拨备现状 | 第30-31页 |
4.2.4 系统内竞争能力现状 | 第31页 |
4.2.5 同业市场竞争能力现状 | 第31-32页 |
4.3 中国银行P分行盈利模式及能力现状 | 第32-34页 |
4.3.1 盈利模式主要依赖利差收入 | 第32-33页 |
4.3.2 中间业务收入在盈利来源中的占比增速放缓 | 第33-34页 |
4.4 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对中国银行P分行产生的影响 | 第34-36页 |
4.4.1 存贷款利差下降导致利润增速放缓 | 第34页 |
4.4.2 一定程度上的客户流失 | 第34页 |
4.4.3 存贷款非对称性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 第34-35页 |
4.4.4 风险管控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 | 第35-36页 |
第5章 BOC银行某省分行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分析 | 第36-40页 |
5.1 中国银行P分行的主要竞争对手 | 第36页 |
5.2 中国银行P分行SWOT分析 | 第36-38页 |
5.3 中国银行P分行的主要优劣势 | 第38-40页 |
第6章 中国银行P分行经营与盈利模式转型思路 | 第40-49页 |
6.1 深化产品、服务、创新战略实施主动性负债管理 | 第40-43页 |
6.1.1 加强利率敏感性分析 | 第40页 |
6.1.2 深化产品带动战略,促进负债业务全面发展 | 第40-41页 |
6.1.3 深化服务推动战略,促进负债业务持续发展 | 第41页 |
6.1.4 深化创新驱动战略,促进负债业务健康发展 | 第41-43页 |
6.2 加大资产结构调整力度,持续优化资产结构 | 第43-45页 |
6.2.1 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 | 第43-44页 |
6.2.2 大力发展轻资本业务 | 第44页 |
6.2.3 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 | 第44页 |
6.2.4 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资产业务 | 第44-45页 |
6.3 着力推进营销机制建设、考核机制建设 | 第45-46页 |
6.3.1 着力推进营销机制建设 | 第45-46页 |
6.3.2 着力推进考核机制建设 | 第46页 |
6.4 全面融入互联网金融做强“中银易商”互联网金融品牌 | 第46-4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7.1 总结 | 第49-50页 |
7.2 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