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拖乌山大熊猫廊道生态价值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前言第7-12页
    1.1 文献综述第7-8页
    1.2 研究意义第8-10页
    1.3 选题依据第10页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10-12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12-18页
    2.1 大熊猫栖息地分布情况第12-13页
    2.2 小相岭山系状况第13页
    2.3 国道108线和雅泸高速公路对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第13-14页
    2.4 中国大熊猫廊道建设情况第14-16页
    2.5 拖乌山大熊猫走廊带情况第16-18页
第3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1页
    3.1 研究内容第18页
    3.2 调查方法第18-20页
        3.2.1 社区调查第18页
        3.2.2 野外调查第18-20页
    3.3 数据分析方法第20-21页
第4章 研究结果第21-32页
    4.1 社区调查结果第21-22页
        4.1.1 当地原住居民状况第21页
        4.1.2 规划的大熊猫走廊带区域水电开发状况第21页
        4.1.3 规划的大熊猫走廊带区域道路分布情况第21-22页
        4.1.4 拖乌山廊道发展的历史变迁第22页
    4.2 拖乌山廊道区域红外线相机调查结果第22-29页
        4.2.1 廊道大熊猫分布第23-25页
        4.2.2 同域分布物种第25-26页
        4.2.3 廊道濒危物种第26-29页
    4.3 拖乌山廊道区域人为干扰调查结果第29-32页
第5章 讨论第32-35页
    5.1 拖乌山大熊猫走廊带是小相岭大熊猫局域种群连接的关键地带第32页
    5.2 拖乌山大熊猫走廊带生态功能特殊第32页
    5.3 不同野生动物对干扰的耐受性存在差异第32页
    5.4 人为干扰是大熊猫走廊带的主要威胁第32-33页
    5.5 红外相机在野生动物调查和保护管理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第33-35页
第6章 结论和建议第35-39页
    6.1 加强人为干扰的管理第35页
    6.2 恢复植被对大熊猫走廊带的利用具有积极作用第35页
    6.3 加强同冶勒自然保护区的合作,重点关注从手巴岩到冶勒野生动物的迁徙状况第35-36页
    6.4 区别对待随机的人为干扰和固定的公路干扰,采取不同管理措施第36页
    6.5 尽快实施拖乌山大熊猫走廊带建设工程第36-38页
    6.6 在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不影响拖乌山走廊带作用的发挥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45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家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家域利用及栖息地选择
下一篇:四川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生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