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16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1 研究的难点 | 第17页 |
1.5.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28页 |
2.1 自媒体相关概念 | 第18-23页 |
2.1.1 自媒体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2 自媒体的特征 | 第19-21页 |
2.1.3 自媒体的功能 | 第21-22页 |
2.1.4 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2.2 价值观相关概念 | 第23-28页 |
2.2.1 价值观的内涵 | 第23-24页 |
2.2.2 价值观的作用 | 第24-25页 |
2.2.3 价值观的类型及其划分 | 第25页 |
2.2.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 | 第25-28页 |
3 自媒体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分析 | 第28-31页 |
3.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理论 | 第28-29页 |
3.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 第29页 |
3.3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29-31页 |
4 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现状调查 | 第31-36页 |
4.1 问卷设计及实施情况 | 第31页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1页 |
4.1.2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 第31页 |
4.2 调查概况 | 第31-36页 |
4.2.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4.2.2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5 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 第36-48页 |
5.1 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积极影响 | 第36-41页 |
5.1.1 增强政治参与意识 | 第36-37页 |
5.1.2 拓宽知识学习领域 | 第37-38页 |
5.1.3 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 第38-39页 |
5.1.4 改变传统消费方式 | 第39-40页 |
5.1.5 更新职业、就业观念 | 第40-41页 |
5.2 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消极影响 | 第41-45页 |
5.2.1 导致政治认同感模糊 | 第41-42页 |
5.2.2 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 第42页 |
5.2.3 降低现实交往责任感 | 第42-43页 |
5.2.4 引发盲目、非理性消费 | 第43-44页 |
5.2.5 加剧就业、职业规划迷茫 | 第44-45页 |
5.3 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45-48页 |
5.3.1 法律和监管制度尚待完善 | 第45页 |
5.3.2 高校价值观教育方法不足 | 第45-46页 |
5.3.3 自媒体内容良莠不齐 | 第46-47页 |
5.3.4 大学生自身能力较弱 | 第47-48页 |
6 克服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的对策 | 第48-55页 |
6.1 加强自媒体的引导与监管 | 第48-50页 |
6.1.1 搭建自媒体健康平台,弘扬主流价值观念 | 第48-49页 |
6.1.2 补充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信息监管制度 | 第49-50页 |
6.2 拓宽高校价值观教育形式 | 第50-51页 |
6.2.1 创新高校价值观教育方法 | 第50-51页 |
6.2.2 将自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教学体系 | 第51页 |
6.3 增强自媒体平台自身建设 | 第51-53页 |
6.3.1 完善自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的审核机制 | 第51-52页 |
6.3.2 建立自媒体平台发布正能量信息的激励措施 | 第52-53页 |
6.4 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 第53-55页 |
6.4.1 强化道德修养,规范自媒体言行 | 第53页 |
6.4.2 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