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3页 |
| 1.1.1 跳频通信概述 | 第9-10页 |
| 1.1.2 跳频序列的作用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1.2 跳频序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 1.2.1 常规跳频序列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 2 跳频序列理论界及参数分析 | 第18-35页 |
| 2.1 常规跳频序列的汉明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 | 第18-20页 |
| 2.1.1 常规跳频序列的最大汉明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 | 第18-20页 |
| 2.1.2 常规跳频序列的平均汉明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 | 第20页 |
| 2.2 常规跳频序列的部分汉明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 | 第20-21页 |
| 2.3 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的汉明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 | 第21-30页 |
| 2.3.1 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的最大汉明相关理论界及参数分析 | 第21-25页 |
| 2.3.2 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的平均汉明相关理论界及参数分析 | 第25-30页 |
| 2.4 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的部分汉明相关理论界及参数分析 | 第30-3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3 已有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性能分析 | 第35-46页 |
| 3.1 交织序列理论 | 第35-36页 |
| 3.2 第一类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 3.2.1 基于单个跳频序列构造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 | 第36-37页 |
| 3.2.2 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性能分析 | 第37-39页 |
| 3.3 第二类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 第39-42页 |
| 3.3.1 基于单个跳频序列构造具有灵活参数的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 | 第39-40页 |
| 3.3.2 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 3.4 第三类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 第42-44页 |
| 3.4.1 基于最优跳频序列集构造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 | 第42-43页 |
| 3.4.2 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性能分析 | 第43-44页 |
| 3.5 已有序列集之间的参数分析 | 第44-45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具有新参数的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设计 | 第46-53页 |
| 4.1 基于交织技术构造最优汉明相关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 | 第46-49页 |
| 4.2 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的性能分析 | 第49-51页 |
| 4.3 本文与已有序列集的参数分析 | 第51-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5.1 论文总结 | 第53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 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
|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