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细菌耐药基因在斑马鱼体内定植、转移规律及机制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第7-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1章 前言第15-27页
    1.1 抗生素耐药性第15-18页
        1.1.1 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与危害第15-16页
        1.1.2 耐药菌获得耐药基因的方式第16-18页
    1.2 水环境中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来源与污染现状第18-20页
        1.2.1 地表水是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巨大储存库第18-19页
        1.2.2 水产养殖场是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富集的重要场所第19-20页
    1.3 耐药菌及耐药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定植和转移第20-23页
        1.3.1 耐药菌及耐药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定植第20-21页
        1.3.2 耐药基因在动物体内的转移第21-22页
        1.3.3 耐药基因在动物肠道内的转移模型第22-23页
    1.4 耐药基因转移的检测方法第23-24页
    1.5 课题的提出第24页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及创新点第24-27页
        1.6.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6.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1.6.3 创新点第26-27页
第2章 用于研究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水生动物模型的建立第27-50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7-42页
        2.2.1 质粒和菌株第27-30页
        2.2.2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30页
        2.2.3 主要试剂、培养基和溶液第30-34页
        2.2.4 试剂盒第34页
        2.2.5 引物的设计第34-35页
        2.2.6 实验动物第35页
        2.2.7 实验方法第35-42页
    2.3 结果第42-48页
        2.3.1 供体菌K12CM:RP4的构建第42-45页
        2.3.2 斑马鱼的适应性饲养及粪便固有细菌耐药谱和RP4鉴定第45-48页
    2.4 讨论第48-50页
第3章 耐药基因随斑马鱼粪便的体外排出规律研究第50-67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51-57页
        3.2.1 质粒和菌株第51页
        3.2.2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51页
        3.2.3 主要试剂、培养基和溶液第51-53页
        3.2.4 试剂盒和引物合成:第53页
        3.2.5 实验动物分组第53页
        3.2.6 实验方法第53-57页
        3.2.7 数据统计和分析第57页
    3.3 结果第57-65页
        3.3.1 用于检测目的基因的QPCR方法的建立第57-59页
        3.3.2 粪便中耐药基因和可培养耐药菌随时间的排出变化规律第59-65页
    3.4 讨论第65-67页
第4章 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在斑马鱼肠道内的时空分布规律第67-81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67-71页
        4.2.1 质粒和菌株第67-68页
        4.2.2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68页
        4.2.3 主要试剂、培养基和溶液第68-69页
        4.2.4 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合成第69-70页
        4.2.5 实验动物分组第70页
        4.2.6 实验方法第70-71页
    4.3 结果第71-79页
        4.3.1 不同时期不同肠段中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第71-76页
        4.3.2 不同时期不同肠段中总的可培养细菌的检测(TCB)第76页
        4.3.3 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第76-79页
    4.4 讨论第79-81页
第5章 肠道和粪便中接合子的细菌种属鉴定和丰度分析第81-102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82-91页
        5.2.1 质粒和菌株第82-84页
        5.2.2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84页
        5.2.3 主要试剂、培养基和溶液第84-85页
        5.2.4 试剂盒和引物第85-86页
        5.2.5 实验动物分组第86页
        5.2.6 实验方法第86-91页
    5.3 结果第91-100页
        5.3.1 双荧光供体菌K12Td-Tomato: RK2(EGFP)的构建第91-96页
        5.3.2 供体菌K12Td-Tomato: RK2 (EGFP)与粪便固有菌群的体外接合转移第96-97页
        5.3.3 斑马鱼肠道和粪便中供体菌和接合子的流式细胞分选第97-98页
        5.3.4 接合子的细菌物种和丰度分析第98-100页
    5.4 讨论第100-102页
第6章 RP4接合转移调控基因的mRNA表达第102-110页
    6.1 引言第102页
    6.2 材料和方法第102-106页
        6.2.1 质粒和菌株第103页
        6.2.2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103页
        6.2.3 主要试剂、培养基和溶液第103-104页
        6.2.4 试剂盒和引物合成第104页
        6.2.5 实验方法第104-105页
        6.2.6 数据统计和分析第105-106页
    6.3 结果第106-108页
        6.3.1 调控基因trbBp和trfAp的标准曲线建立第106-107页
        6.3.2 斑马鱼不同肠段细菌中调控基因mRNA表达的定量检测第107-108页
    6.4 讨论第108-110页
第7章 结论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7页
附录第127-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新药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研究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活体成像监测纳米金激活肝脏SAA及SAA促进T细胞迁移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