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1 国内关于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外关于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文献综述 | 第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实证分析法 | 第12-13页 |
1.3.2 跨学科研究法 | 第13页 |
1.3.3 比较分析研究法 | 第13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1 建立单一监管机构体制 | 第13页 |
1.4.2 设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 第14-19页 |
2.1 国际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监管法律的涵义 | 第14-15页 |
2.1.1 国际金融监管的涵义 | 第14-15页 |
2.1.2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涵义 | 第15页 |
2.2 国际金融监管法的目的和价值追求 | 第15-17页 |
2.2.1 国际金融监管法的目的 | 第15页 |
2.2.2 国际金融监管法的价值追求 | 第15-17页 |
2.3 近现代国际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第17-19页 |
第3章 金融创新与对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影响 | 第19-26页 |
3.1 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 第19-22页 |
3.1.1 金融全球化概述 | 第19-20页 |
3.1.2 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之间的影响 | 第20-22页 |
3.2 金融创新与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 第22-23页 |
3.2.1 金融创新的涵义 | 第22-23页 |
3.2.2 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之间的影响 | 第23页 |
3.3 对我国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影响 | 第23-26页 |
3.3.1 促使我国完善国际金融监管法律 | 第23-24页 |
3.3.2 积极参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 第24-25页 |
3.3.3 根据国际标准,完善我国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 第25-26页 |
第4章 我国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 第26-30页 |
4.1 我国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实施的现状及其分析 | 第26-27页 |
4.1.1 我国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实施的现状 | 第26-27页 |
4.1.2 我国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实施现状的分析 | 第27页 |
4.2 我国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4.2.1 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仍不够完备 | 第27页 |
4.2.2 金融创新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 | 第27-28页 |
4.2.3 披露法律制度的信息不够集中 | 第28页 |
4.2.4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 第28-29页 |
4.2.5 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合作不足 | 第29-30页 |
第5章 美、日、英三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4页 |
5.1 美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 第30-31页 |
5.2 日本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 第31页 |
5.3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 第31-32页 |
5.4 美、日、英三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4-39页 |
6.1 整合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 第34页 |
6.2 强化金融创新的法律保障 | 第34-35页 |
6.3 完善金融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 第35-36页 |
6.4 调节金融机构间的协调合作机制 | 第36-37页 |
6.5 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 第37页 |
6.6 建立单一监管体制 | 第37-38页 |
6.7 设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 | 第38-3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9-4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7.2 研究设想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