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二维组织电传导的仿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心房电生理仿真的发展和现状 | 第10-15页 |
1.2.1 细胞模型 | 第10-13页 |
1.2.2 组织模型 | 第13-15页 |
1.3 开发工具与开发环境 | 第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心肌电生理学基础 | 第17-32页 |
2.1 宏观电生理学基础 | 第17-19页 |
2.1.1 心脏的解剖结构 | 第17-18页 |
2.1.2 心房内的兴奋传导系统 | 第18页 |
2.1.3 界嵴和梳状肌 | 第18-19页 |
2.2 微观电生理学基础 | 第19-30页 |
2.2.1 心肌组织的微观结构 | 第19-22页 |
2.2.2 细胞膜 | 第22-23页 |
2.2.3 静息电位 | 第23页 |
2.2.4 平衡电位 | 第23-24页 |
2.2.5 离子通道和膜电流 | 第24-26页 |
2.2.6 动作电位 | 第26-28页 |
2.2.7 不应期 | 第28-30页 |
2.2.8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心房肌细胞电传导建模 | 第32-48页 |
3.1 单个心房肌细胞电生理建模与仿真 | 第32-42页 |
3.1.1 动作电位模型与仿真 | 第34-36页 |
3.1.2 离子电流的一般形式 | 第36页 |
3.1.3 各个离子电流 | 第36-39页 |
3.1.4 动作电位的频率依赖性 | 第39-42页 |
3.2 细胞间电传导建模 | 第42-45页 |
3.2.1 细胞自动机模型 | 第42-43页 |
3.2.2 双域模型和单域模型 | 第43-44页 |
3.2.3 兴奋扩散方程 | 第44-45页 |
3.3 兴奋传导速率 | 第45-46页 |
3.4 数值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心房二维组织电传导的仿真实现 | 第48-67页 |
4.1 动作电位计算 | 第48-51页 |
4.1.1 单个细胞动作电位计算模块 | 第48-49页 |
4.1.2 动作电位计算和显示仿真平台 | 第49-51页 |
4.2 理想化二维心房电传导模型设计 | 第51-55页 |
4.2.1 模型A的设计 | 第51-53页 |
4.2.2 模型B的设计 | 第53-54页 |
4.2.3 二维电传导的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4.3 计算兴奋传导速率和扩散系数 | 第55-56页 |
4.4 正常BCL下,二维组织的电传导仿真 | 第56-59页 |
4.4.1 模型A的兴奋传导结果 | 第56页 |
4.4.2 模型B的兴奋传导结果 | 第56-59页 |
4.5 病理情况下的心房二维组织电传导仿真 | 第59-65页 |
4.5.1 房颤 | 第59-62页 |
4.5.2 高频刺激下的电传导仿真 | 第62-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7页 |
5.2 本文局限性和展望 | 第67-68页 |
5.2.1 本文局限性 | 第67-68页 |
5.2.2 本文展望 | 第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