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多总线协议转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2页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工业现场总线及 TCP/IP 协议 | 第14-23页 |
2.1 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第14页 |
2.2 CAN 总线技术 | 第14-16页 |
2.3 PROFIBUS 总线技术 | 第16-17页 |
2.4 MODBUS 总线技术 | 第17-18页 |
2.5 RS-232 串行通信协议 | 第18页 |
2.6 以太网与 TCP/IP 协议 | 第18-21页 |
2.6.1 TCP/IP 协议模型 | 第19页 |
2.6.2 以太网帧结构 | 第19-21页 |
2.7 协议转换设计 | 第21-2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3-34页 |
3.1 S3C2440A 最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3-27页 |
3.1.1 S3C2440A | 第24页 |
3.1.2 FLASH 存储系统 | 第24-25页 |
3.1.3 SDRAM 存储系统 | 第25-26页 |
3.1.4 电源电路 | 第26页 |
3.1.5 复位电路 | 第26页 |
3.1.6 时钟电路 | 第26-27页 |
3.1.7 JTAG 接口电路 | 第27页 |
3.2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 第27-29页 |
3.3 CAN 接口电路设计 | 第29-30页 |
3.4 Modbus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3.5 Profibus-DP 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3.6 RS-232 接口电路设计 | 第32页 |
3.7 LCD 和触摸接口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多总线协议转换器软件平台的设计 | 第34-43页 |
4.1 嵌入式 Linux 系统 | 第34-35页 |
4.2 嵌入式 Linux 系统的移植 | 第35-42页 |
4.2.1 准备工作 | 第35-36页 |
4.2.2 Bootloader 的移植与配置 | 第36-37页 |
4.2.3 嵌入式 Linux 内核的移植 | 第37-41页 |
4.2.4 文件系统的移植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系统功能与实现 | 第43-63页 |
5.1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第43-50页 |
5.1.1 CAN 总线驱动程序设计 | 第43-47页 |
5.1.2 驱动程序的编译加载 | 第47-50页 |
5.2 协议转换功能与程序设计 | 第50-55页 |
5.2.1 以太网模块 | 第50-52页 |
5.2.2 CAN 总线模块 | 第52-53页 |
5.2.3 RS232 模块 | 第53页 |
5.2.4 协议转换模块 | 第53-55页 |
5.3 人机交互功能与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5.4 实验与分析 | 第56-61页 |
5.4.1 触屏及 Qt 界面显示 | 第56-58页 |
5.4.2 测试与分析 | 第58-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