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 第15-21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2.1.1 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 第15-16页 |
2.1.2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 第16-18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2.1 研究型大学 | 第18页 |
2.2.2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 | 第18-19页 |
2.2.3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第19页 |
2.2.4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绩效 | 第19-21页 |
3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1-41页 |
3.1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模型的构建 | 第21-26页 |
3.1.1 模型构建基础 | 第21-24页 |
3.1.2 模型构建 | 第24-26页 |
3.2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41页 |
3.2.1 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3.2.2 指标海选 | 第27-30页 |
3.2.3 筛选方法 | 第30-33页 |
3.2.4 指标赋权 | 第33-37页 |
3.2.5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41页 |
4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第41-57页 |
4.1 指标数据标准化 | 第41页 |
4.2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第41-57页 |
4.2.1 科技创新投入能力评价 | 第42-47页 |
4.2.2 科技创新产出能力评价 | 第47-52页 |
4.2.3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第52-54页 |
4.2.4 科技创新绩效评价 | 第54-57页 |
5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57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57-60页 |
5.2.1 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相关性分析 | 第58页 |
5.2.2 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相关性分析 | 第58-59页 |
5.2.3 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创新绩效相关性分析 | 第59-60页 |
5.2.4 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与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相关性分析 | 第60页 |
5.3 政策制度分析 | 第60-62页 |
6 案例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 第62-70页 |
6.1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能力SWOT分析 | 第62-65页 |
6.1.1 优势(S) | 第62-63页 |
6.1.2 劣势(W) | 第63页 |
6.1.3 机遇(O) | 第63-64页 |
6.1.4 威胁(T) | 第64-65页 |
6.2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 第65-70页 |
6.2.1 明确科技创新能力优势劣势,制定科技创新能力战略目标 | 第66页 |
6.2.2 加强科研人员引进与开发,促进人力资源建设 | 第66-67页 |
6.2.3 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质量 | 第67-68页 |
6.2.4 发挥重点学科优势,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 第68页 |
6.2.5 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社会影响力 | 第68-7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 第75-76页 |
附录B | 第76-77页 |
附录C | 第77-78页 |
附录D | 第78-79页 |
附录E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