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魏晋南北朝“悲秋”文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8-11页
    一、论文选题缘由第8-9页
    二、论文选题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9-10页
    三、研究不足之处第10-11页
第1章 悲秋意识及文学悲秋现象探源第11-21页
    1.1 悲秋意识溯源第11-14页
    1.2 文学悲秋现象的产生演变第14-17页
    1.3 悲秋文学作品界定第17-21页
第2章 魏晋南北朝悲秋文学概况第21-35页
    2.1 先秦两汉悲秋文学概说第21-23页
    2.2 魏晋南北朝悲秋文学创作概况第23-32页
    2.3 魏晋南北朝悲秋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第32-35页
第3章 魏晋南北朝悲秋文学多重主题探析第35-41页
    3.1 游宦难归,怅望乡园——羁旅客思类第35-36页
    3.2 命途坎坷,欲济无路——才志难酬类第36-37页
    3.3 年华易逝,岁月蹉跎——生命意识类第37-38页
    3.4 意幽情长,渺然怨怅——相思闺怨类第38-39页
    3.5 触物观己,思及家国——怀古伤今类第39-41页
第4章 魏晋南北朝悲秋文学艺术分析第41-51页
    4.1 多重意象的丰富性第41-45页
    4.2 整体情感风格的阶段性第45-51页
        4.2.1 建安时期:慷慨沉痛之悲第45-46页
        4.2.2 正始两晋时期:内敛冲淡之悲第46-48页
        4.2.3 南北朝时期:散漫闲愁之悲第48-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录 个人简历第55-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C客运公司人力资源培训模式优化研究
下一篇:从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选录的古诗文篇目看“诗教”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