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概述 | 第13-21页 |
2.1 村镇银行业务定位与经营特点 | 第13-16页 |
2.1.1 村镇银行定义 | 第13页 |
2.1.2 村镇银行业务定位 | 第13-14页 |
2.1.3 村镇银行经营特点 | 第14-16页 |
2.2 村镇银行风险来源与风险类型 | 第16-18页 |
2.2.1 村镇银行经营风险界定 | 第16页 |
2.2.2 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来源 | 第16-17页 |
2.2.3 村镇银行经营风险类型 | 第17-18页 |
2.3 村镇银行经营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 | 第18-21页 |
2.3.1 村镇银行经营风险识别方法 | 第18-20页 |
2.3.2 村镇银行经营风险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第3章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状况 | 第21-28页 |
3.1 李石村镇银行成立 | 第21-23页 |
3.1.1 李石村镇银行的发起人 | 第21页 |
3.1.2 李石村镇银行的筹建 | 第21-22页 |
3.1.3 李石村镇银行的发展规划 | 第22-23页 |
3.2 李石村镇银行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3.3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业务 | 第24-26页 |
3.3.1 服务支持农民、农业、农村经济 | 第24-25页 |
3.3.2 服务面向中小企业 | 第25页 |
3.3.3 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 第25-26页 |
3.4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绩效 | 第26-28页 |
第4章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风险识别与评价 | 第28-39页 |
4.1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来源 | 第28-31页 |
4.1.1 无抵押品作保证,贷款难以及时全额回收 | 第28页 |
4.1.2 信用环境较差,农民信用意识较弱 | 第28页 |
4.1.3 资本规模小、融资难 | 第28-29页 |
4.1.4 经营手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差 | 第29-30页 |
4.1.5 自身定位不准,市场竞争风险大 | 第30-31页 |
4.1.6 国家的相关政策加重了新成立的村镇银行的资金负担 | 第31页 |
4.2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风险类型 | 第31-34页 |
4.2.1 信用风险 | 第32页 |
4.2.2 流动性风险 | 第32-33页 |
4.2.3 操作风险 | 第33-34页 |
4.3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风险评价 | 第34-39页 |
4.3.1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风险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4.3.2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37页 |
4.3.3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风险评价结果 | 第37-39页 |
第5章 李石村镇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 第39-48页 |
5.1 建立风险防范组织体系 | 第39-42页 |
5.1.1 强化董事会风险管理职责 | 第40页 |
5.1.2 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 第40-41页 |
5.1.3 发挥监事会作用 | 第41页 |
5.1.4 明确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职责 | 第41页 |
5.1.5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 第41-42页 |
5.2 健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 第42-43页 |
5.2.1 建立完善各项内控制度 | 第42页 |
5.2.2 建立董事履职评价制度 | 第42-43页 |
5.2.3 建立审批分离、集中决策的贷款管理制度 | 第43页 |
5.2.4 建立风险控制的考核问责制度 | 第43页 |
5.3 实施经营风险分类管理措施 | 第43-45页 |
5.3.1 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 第43-44页 |
5.3.2 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 | 第44页 |
5.3.3 操作风险管理措施 | 第44-45页 |
5.4 确立经营风险分级管控模式 | 第45-48页 |
5.4.1 对轻度风险的纠正 | 第45页 |
5.4.2 对中度风险的救助 | 第45-46页 |
5.4.3 对重度风险的综合性化解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