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能力、知识转移与代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文献回顾 | 第20-52页 |
2.1 代工企业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2 代工企业的发展困境 | 第22-25页 |
2.2 网络能力研究综述 | 第25-34页 |
2.2.1 网络能力的概念 | 第25-27页 |
2.2.2 网络能力的维度与模型 | 第27-32页 |
2.2.3 网络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 第32-34页 |
2.3 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 第34-43页 |
2.3.1 知识转移的内涵 | 第34-36页 |
2.3.2 知识转移的相关模型 | 第36-41页 |
2.3.3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2.4 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 第43-51页 |
2.4.1 技术创新的定义及过程模式演变 | 第44-46页 |
2.4.2 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 第46-49页 |
2.4.3 技术创新的分类及评价指标 | 第49-5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52-59页 |
3.1 理论模型 | 第52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52-58页 |
3.2.1 网络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假设 | 第52-54页 |
3.2.2 网络能力与知识转移的关系假设 | 第54-55页 |
3.2.3 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假设 | 第55-56页 |
3.2.4 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假设 | 第56-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研究设计 | 第59-68页 |
4.1 变量测度 | 第59-65页 |
4.1.1 自变量:网络能力的度量 | 第59-62页 |
4.1.2 中介变量:知识转移的度量 | 第62-64页 |
4.1.3 因变量:技术创新的度量 | 第64页 |
4.1.4 控制变量的度量 | 第64-65页 |
4.2 问卷设计 | 第65-66页 |
4.3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68-87页 |
5.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8-70页 |
5.1.1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 第68-69页 |
5.1.2 问卷填写人员基本情况 | 第69-70页 |
5.2 样本效度和信度检验 | 第70-77页 |
5.2.1 效度分析 | 第70-74页 |
5.2.2 信度分析 | 第74-77页 |
5.3 相关分析 | 第77页 |
5.4 控制变量的方差分析 | 第77-79页 |
5.4.1 企业年龄的方差分析 | 第78页 |
5.4.2 企业规模的方差分析 | 第78-79页 |
5.5 回归分析与假设验证 | 第79-85页 |
5.5.1 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检验 | 第79-80页 |
5.5.2 网络能力与代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 第80-81页 |
5.5.3 网络能力与知识转移的关系 | 第81-82页 |
5.5.4 知识转移与代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 第82-83页 |
5.5.5 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 | 第83-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7-93页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87-90页 |
6.2 管理启示 | 第90-91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 | 第97-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