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3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4-2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31页 |
1.3.1 问题描述 | 第25-2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2 期性列车开行方案的影响因素及生成流程 | 第31-45页 |
2.1 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的特点 | 第31-33页 |
2.2 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的影响因素 | 第33-43页 |
2.2.1 客流结构 | 第34-37页 |
2.2.2 路网结构 | 第37-42页 |
2.2.3 客流服务模式 | 第42-43页 |
2.3 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的生成流程 | 第43-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单周期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模型 | 第45-66页 |
3.1 构成要素优化 | 第45-57页 |
3.1.1 周期长度 | 第45-46页 |
3.1.2 周期列车起讫点 | 第46-51页 |
3.1.3 列车速度等级 | 第51-52页 |
3.1.4 列车开行频率 | 第52-54页 |
3.1.5 列车停站方式 | 第54-57页 |
3.2 优化模型 | 第57-65页 |
3.2.1 模型输入 | 第57-58页 |
3.2.2 符号说明 | 第58-59页 |
3.2.3 决策变量 | 第59页 |
3.2.4 模型假设 | 第59-60页 |
3.2.5 优化目标 | 第60-62页 |
3.2.6 层规划模型 | 第62-6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算法设计 | 第66-84页 |
4.1 初始化过程 | 第68-70页 |
4.2 适应度评估 | 第70-78页 |
4.2.1 基于列车服务网的客流分配 | 第70-77页 |
4.2.2 更新列车开行频率 | 第77-78页 |
4.2.3 适应度函数的建立 | 第78页 |
4.3 多样化控制机制 | 第78-80页 |
4.4 遗传操作 | 第80-81页 |
4.5 GA解的修复 | 第81页 |
4.6 遗传参数 | 第81-8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5 案例验证 | 第84-122页 |
5.1 路网选取 | 第84-85页 |
5.2 周期列车起讫点 | 第85-89页 |
5.2.1 将跨线小节点客流归并至跨线大节点后的周期列车 | 第86-87页 |
5.2.2 将跨线客流归并至本线节点后的本线周期列车 | 第87-89页 |
5.3 变量取值 | 第89-94页 |
5.4 参数灵敏度分析 | 第94-102页 |
5.4.1 换乘 | 第95-97页 |
5.4.2 目标权重 | 第97-98页 |
5.4.3 初始解 | 第98-99页 |
5.4.4 遗传参数 | 第99-102页 |
5.5 优化结果 | 第102-121页 |
5.5.1 客流损失成本权重较大情况下的列车开行方案 | 第103-110页 |
5.5.2 动车组运营成本权重较大情况下的列车开行方案 | 第110-117页 |
5.5.3 对比分析 | 第117-12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6 研究总结及展望 | 第122-124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122-123页 |
6.2 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8-13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