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格子Boltzmann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2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 第13-15页 |
1.3.1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发展 | 第14页 |
1.3.2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及本文的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 第17-27页 |
2.1 格子气自动机 | 第17-19页 |
2.1.1 基本思想 | 第17页 |
2.1.2 HPP模型 | 第17-18页 |
2.1.3 FHP模型 | 第18页 |
2.1.4 LGA的宏观动力学 | 第18-19页 |
2.2 从格子气自动机到格子Boltzmann方程 | 第19-23页 |
2.2.1 基于LGA的格子Boltzmann方法 | 第19页 |
2.2.2 独立于LGA的LBE | 第19-23页 |
2.3 多松弛模型 | 第23-24页 |
2.4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2.5 LBE的程序结构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参与性介质内辐射传热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 | 第27-37页 |
3.1 物理模型介绍 | 第27-28页 |
3.2 热辐射传递方程及其特性 | 第28-29页 |
3.2.1 辐射传递方程 | 第28-29页 |
3.2.2 辐射边界条件 | 第29页 |
3.3 格子Boltzmann方法求解二维辐射传递方程 | 第29-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四章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7-49页 |
4.1 误差分析 | 第37-38页 |
4.2 验证LBM模拟辐射传热的正确性 | 第38-41页 |
4.3 格子参数对辐射求解的影响 | 第41-45页 |
4.3.1 节点个数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2 离散速度数的影响 | 第43-45页 |
4.4 衰减系数的影响 | 第45-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