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温湿度条件下混凝土体积变形与开裂规律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 1.2.1 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 第10-12页 |
| 1.2.2 混凝土的收缩 | 第12-16页 |
| 1.2.3 收缩测量方法 | 第16-17页 |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原材料及混凝土力学性能 | 第19-26页 |
| 2.1 原材料 | 第19-21页 |
| 2.1.1 水泥 | 第19页 |
| 2.1.2 矿渣(SL) | 第19页 |
| 2.1.3 硅灰(SF) | 第19-20页 |
| 2.1.4 粉煤灰(FA) | 第20页 |
| 2.1.5 粗、细集料 | 第20-21页 |
| 2.1.6 其他成分 | 第21页 |
| 2.2 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 第21-25页 |
| 2.2.1 配合比设计 | 第21页 |
| 2.2.2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 2.2.3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 第22-24页 |
| 2.2.4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 | 第24-25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混凝土自收缩研究 | 第26-41页 |
| 3.1 引言 | 第26页 |
| 3.2 试验内容 | 第26页 |
| 3.3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 3.4 混凝土早龄期变形曲线分析 | 第28-33页 |
| 3.4.1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过程 | 第28-29页 |
| 3.4.2 混凝土的早龄期变形曲线 | 第29-32页 |
| 3.4.3 混凝土的有效变形起始时间 | 第32-33页 |
| 3.5 自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 3.5.1 温度对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 | 第33-36页 |
| 3.5.2 水灰比对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 | 第36-38页 |
| 3.5.3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 | 第38-4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混凝土干燥收缩研究 | 第41-54页 |
| 4.1 引言 | 第41页 |
| 4.2 试验内容 | 第41页 |
| 4.3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 4.4.1 温度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 | 第42-45页 |
| 4.4.2 湿度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 | 第45-47页 |
| 4.4.3 水灰比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4.4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 | 第48-50页 |
| 4.4.5 混凝土 28d 龄期总收缩 | 第50-5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5章 混凝土约束收缩研究 | 第54-61页 |
| 5.1 引言 | 第54页 |
| 5.2 试验内容 | 第54页 |
| 5.3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 5.4.1 温湿度条件对混凝土约束收缩的影响 | 第55-58页 |
| 5.4.2 水灰比对混凝土约束收缩的影响 | 第58-59页 |
| 5.4.3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约束收缩的影响 | 第59-6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