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言 | 第11-17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学术回顾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上海公共租界领事公堂的缘起及发展 | 第17-28页 |
第一节 领事公堂的缘起 | 第17-23页 |
一、 英、美租界与上海公共租界 | 第17-18页 |
二、 领事裁判权与领事法庭 | 第18-20页 |
三、 租界市政机关的创设与发展 | 第20-23页 |
第二节 领事公堂的发展 | 第23-28页 |
一、 领事公堂的组建 | 第23-25页 |
二、 领事公堂的健全 | 第25-26页 |
三、 领事公堂的收回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上海公共租界领事公堂人员组成及诉讼程序 | 第28-40页 |
第一节 领事公堂的人员组成 | 第28-32页 |
一、 法官 | 第28-31页 |
二、 书记官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领事公堂的诉讼程序 | 第32-40页 |
一、 起诉 | 第32-35页 |
二、 审理及法律适用 | 第35-38页 |
三、 判决及上诉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上海公共租界领事公堂案件分析 | 第40-53页 |
第一节 案由分析 | 第40-46页 |
一、 行政赔偿类 | 第41-42页 |
二、 职员类 | 第42-43页 |
三、 行政许可类 | 第43-44页 |
四、 土地征收类 | 第44-45页 |
五、 其它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原告及结案分析 | 第46-50页 |
一、 原告分析 | 第46-48页 |
二、 结案及执行分析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具体案件分析 | 第50-53页 |
一、 陆锡侯君夫妇诉工部局案 | 第50-51页 |
二、 莫利诉工部局案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上海公共租界领事公堂其它相关问题 | 第53-64页 |
第一节 领事公堂的合法性分析 | 第53-56页 |
一、 1869 年《土地章程》 | 第53-55页 |
二、 1882 年《公堂诉讼条例》 | 第55-56页 |
第二节 领事公堂的特征 | 第56-59页 |
一、 存在时间更长 | 第56-57页 |
二、 制度更健全 | 第57-58页 |
三、 审理案件更多 | 第58-59页 |
第三节 领事公堂的评价 | 第59-64页 |
一、 积极方面 | 第59-61页 |
二、 消极方面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附录一:上海公共租界领事公堂大记事 | 第66-68页 |
附录二:1871-1941 年领事公堂部分年份法官表 | 第68-74页 |
附录三:1882-1941 年领事公堂受理部分案例表 | 第74-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后记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