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Extended Abstract | 第10-23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23-25页 |
1 绪论 | 第25-4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5-3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32-34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34-41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41-44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44-4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47-68页 |
2.1 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 | 第47-59页 |
2.2 传统商务的研究现状 | 第59-62页 |
2.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62-66页 |
2.4 研究现状评价 | 第66-68页 |
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68-81页 |
3.1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系统特性 | 第68-70页 |
3.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70-76页 |
3.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系统演化机理 | 第76-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4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第81-105页 |
4.1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 | 第81-89页 |
4.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 | 第89-92页 |
4.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必要性博弈论证 | 第92-10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5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5-121页 |
5.1 问题描述及研究视角 | 第105-106页 |
5.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影响因素Logit模型设计 | 第106-108页 |
5.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影响因素Logit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108-12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6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的耦合度分析 | 第121-135页 |
6.1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系统耦合特性 | 第121-122页 |
6.2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系统耦合轨迹 | 第122-124页 |
6.3 耦合度模型及方法选择 | 第124-126页 |
6.4 产业视角的关联模型分析 | 第126-130页 |
6.5 行业视角的关联模型分析 | 第130-13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7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135-156页 |
7.1 系统动力学概要 | 第135-136页 |
7.2 电子商务子系统SD模型构建 | 第136-139页 |
7.3 传统商务子系统SD模型构建 | 第139-143页 |
7.4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协同发展系统模型构建 | 第143-150页 |
7.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150-154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8 结论 | 第156-171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56-157页 |
8.2 对策建议 | 第157-168页 |
8.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8-169页 |
8.4 后续展望 | 第169-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80页 |
作者简历 | 第180-18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