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上市公司欺诈之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安排第12-14页
第2章 上市公司欺诈行为概述第14-17页
    2.1 欺诈和上市公司欺诈的概念界定第14页
        2.1.1 关于欺诈的概念界定第14页
        2.1.2 上市公司欺诈的概念界定第14页
    2.2 上市公司欺诈的类型第14-17页
        2.2.1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第15页
        2.2.2 上市公司披露欺诈第15页
        2.2.3 上市公司交易欺诈第15-17页
第3章 上市公司欺诈行为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提起第17-25页
    3.1 上市公司欺诈应当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践需要第17-19页
        3.1.1 主观原因是上市公司为了盲目绝对的利益追逐而不计手段第17-18页
        3.1.2 客观原因是监管失位让上市公司欺诈成本畸轻而无所忌惮第18-19页
        3.1.3 上市公司欺诈的其它原因第19页
    3.2 上市公司欺诈应当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可能第19-23页
        3.2.1 由上市公司的自身经济属性决定第20页
        3.2.2 由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固有惩戒属性决定第20页
        3.2.3 由经济法律责任本身的概念属性和一般特征决定第20-21页
        3.2.4 由保障市场预期利益平衡的需求决定第21-22页
        3.2.5 由资本市场活动自身性质和部门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分工决定第22页
        3.2.6 由市场经济的自身内在构成机制及彼此之间的关联关系决定第22-23页
    3.3 上市公司欺诈应当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意义第23-25页
        3.3.1 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对公益的影响第23-24页
        3.3.2 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对造假者的影响第24页
        3.3.3 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投资者的影响第24页
        3.3.4 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第24-25页
第4章 美国上市公司欺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借鉴第25-29页
    4.1 美国上市公司欺诈的相关案例第25页
    4.2 萨班斯法案中的惩罚性措施第25-26页
    4.3 私有化交易监管中的惩罚性措施第26-27页
    4.4 内幕交易监管中的惩罚性赔偿第27-28页
    4.5 美国上市公司欺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可借鉴性第28-29页
第5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的初步构想第29-35页
    5.1 目前阶段国内法律法规中关于惩罚性赔偿的相关规定第29-30页
    5.2 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构想第30-31页
        5.2.1 在《证券法》修改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有所不妥第30页
        5.2.2 惩罚性赔偿制度进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体和程序需要第30-31页
    5.3 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的其它构想第31-32页
        5.3.1 制定《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并配套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第31-32页
        5.3.2 制定《经济诉讼法》,为惩罚性赔偿提供程序法律支持第32页
    5.4 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其他角色需要第32-35页
        5.4.1 监管者对自身要进行正确定位第32-33页
        5.4.2 督者对自身要强化职业操守第33页
        5.4.3 投资者对自身要强化风控思维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致谢第37-38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轮弯曲疲劳与径向疲劳研究及寿命预测
下一篇:高地隙水旱两用自走式喷雾机底盘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