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用超高速兆瓦级永磁电机损耗研究及温升计算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高速电机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1 高速电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2.2 高速电机损耗及温升研究 | 第11-13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1 超高速兆瓦级永磁电机设计 | 第13页 |
1.3.2 扁铜线绕组高频铜耗研究 | 第13页 |
1.3.3 铁耗及转子涡流损耗研究 | 第13-14页 |
1.3.4 冷却方式研究及温升计算 | 第14-15页 |
第2章 超高速兆瓦级永磁电机设计 | 第15-23页 |
2.1 定子设计 | 第15-17页 |
2.1.1 定子结构 | 第15-16页 |
2.1.2 定子材料的选择 | 第16-17页 |
2.2 转子设计 | 第17-19页 |
2.2.1 极数的选择 | 第17页 |
2.2.2 永磁体材料的选择 | 第17-18页 |
2.2.3 转子结构的确定 | 第18-19页 |
2.3 基于有限元的电磁仿真 | 第19-21页 |
2.3.1 电磁方案确定 | 第19页 |
2.3.2 电机的特性仿真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扁铜线绕组的高频铜耗研究 | 第23-36页 |
3.1 高频涡流铜耗 | 第23-25页 |
3.1.1 导体的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 | 第23-24页 |
3.1.2 高频附加涡流铜耗 | 第24-25页 |
3.2 扁铜线绕组交流铜耗分析 | 第25-29页 |
3.2.1 频率对扁铜线绕组交流铜耗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2 槽口高度对绕组交流铜耗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3 扁铜线尺寸对绕组交流铜耗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4 并绕根数对绕组交流铜耗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扁铜线尺寸的优化 | 第29-32页 |
3.3.1 有限元的改进Taguchi优化算法 | 第29-30页 |
3.3.2 扁铜线绕组高频铜耗优化 | 第30-32页 |
3.4 极相组线圈之间换位连接的环流铜耗 | 第32-34页 |
3.4.1 极相组线圈之间的换位连接方式 | 第32-33页 |
3.4.2 极相组线圈换位的环流计算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定子铁耗与转子涡流损耗研究 | 第36-45页 |
4.1 定子铁心磁化特点 | 第36-39页 |
4.2 铁耗计算 | 第39-41页 |
4.2.1 铁耗改进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4.2.2 铁耗数值计算 | 第41页 |
4.3 转子涡流损耗数值计算 | 第41-44页 |
4.3.1 气隙长度对转子涡流损耗的影响 | 第42页 |
4.3.2 定子斜槽对转子涡流损耗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3 逆变器载波比对转子涡流损耗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兆瓦级高速电机温度场计算 | 第45-54页 |
5.1 冷却方式设计 | 第45-46页 |
5.2 温度场模型建立 | 第46-49页 |
5.2.1 求解区域模型以及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5.2.2 导热系数和散热系数的等效处理 | 第47-49页 |
5.3 混合冷却方式下温度场分析 | 第49-50页 |
5.4 温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3页 |
5.4.1 风速对温度的影响 | 第51页 |
5.4.2 水流速对温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5.4.3 水道宽度对温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