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中国现代行政组织伦理困境的思考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导言第10-16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行政组织伦理研究综述第11-14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的思路第14-15页
    参考文献第15-16页
第一章 行政组织及其现代特征第16-32页
    第一节. 行政组织的概念及特点第16-20页
        1. 行政组织的概念第16-17页
        2. 行政组织的特点第17-19页
        3. 行政组织的构成第19-20页
    第二节. 现代性与行政组织第20-27页
        1. 现代性的产生第20-23页
        2. 行政组织的现代性特征第23-27页
    第三节. 中国的现代行政组织第27-30页
        1. 中国的现代性进程第27-29页
        2. 现代社会的中国行政组织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第二章 行政组织的伦理实质与内涵第32-52页
    第一节. 行政组织的伦理实质第32-41页
        1. 伦理实体的概念与特点第32-35页
        2. 行政组织是创生的伦理实体第35-37页
        3. 我国行政组织的伦理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37-41页
    第二节. 行政组织伦理的内涵第41-50页
        1. 行政组织的权利第41-45页
        2. 行政组织的义务第45-47页
        3. 行政组织的责任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第三章 行政组织伦理的困境第52-70页
    第一节. 难以确定的道德责任主体第52-58页
        1. 个体行为的碎片化第54-55页
        2. 道德的碎片化第55-57页
        3. 难以分辨的责任主体第57-58页
    第二节. 行政组织对个人道德的制约第58-63页
        1. 盲从带来的道德判断的失灵第59-61页
        2. 对个体道德伦理自主性的控制第61-62页
        3. 个体自我的沦陷第62-63页
    第三节. 行政组织的价值悖论第63-68页
        1. 行政组织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游离第64-65页
        2. 行政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相悖第65-67页
        3. 行政组织价值与最高价值诉求的差距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第四章 行政组织伦理困境的根源第70-90页
    第一节. 现代性的背景第70-78页
        1. 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存在着现代性问题第70-71页
        2.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肯定与批判第71-72页
        3. 现代性主要特点是理性及其衍生第72-75页
        4. 理性的异化第75-77页
        5. 现代性的社会对行政组织的影响第77-78页
    第二节. 行政组织权力与权利的悖论第78-83页
        1. 行政组织公共权力的来源第78-79页
        2. 行政组织公共权力的悖论第79-81页
        3. 行政组织的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的相背第81-83页
    第三节. 价值理念的缺失第83-88页
        1. 价值理念应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发展的体现第84-85页
        2. 价值理念应是行政组织的价值追求第85-86页
        3. 行政组织价值理念缺失的几种表现倾向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第五章 行政组织伦理建设的思考第90-109页
    第一节. 行政组织理性的重建第90-94页
        1. 价值理性的回归第90-93页
        2. 理性的公共性共识第93-94页
    第二节. 行政组织伦理制度原则的确定第94-99页
        1. 伦理制度的公正原则第95-97页
        2. 伦理制度的人本原则第97-98页
        3. 伦理制度的合法性原则第98-99页
    第三节. 行政组织伦理精神的建构第99-108页
        1. 马克思的共同体精神第100-102页
        2. 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理念第102-105页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05-106页
        4. 共同体精神、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09页
结束语 行政组织需要伦理关怀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巴利《论事》中的“阿罗汉观”研究--以上座部对有部批判为核心
下一篇:嘉祥吉藏解經學研究--以《維摩詰經》義疏為主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