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29页 |
一、云霞出海曙:女性期刊滥觞的时代背景 | 第13-17页 |
二、争先恐后竞风流:近代女性期刊概述 | 第17-24页 |
三、本次研究的学术梳理与资料整理 | 第24-29页 |
第一章 文学写作与自我发现:女性期刊的女性文学叙事 | 第29-82页 |
第一节 主体与真实:女性自叙传体叙事 | 第30-41页 |
一、创作动机:自我与“才”“德”的创伤体验 | 第32-35页 |
二、叙事内容:历史边缘化的真实女性世界一隅 | 第35-38页 |
三、叙事模式:女性“今我”与“旧我”的对抗 | 第38-41页 |
第二节 秋瑾弹词小说《精卫石》的“闺怨”“豪侠”叙事 | 第41-54页 |
一、秋瑾《精卫石》的闺怨气韵与豪侠内核 | 第42-46页 |
二、《精卫石》的“怨与蜜”、“侠与寡”叙事 | 第46-50页 |
三、《精卫石》在弹词体例上的因循与创新 | 第50-54页 |
第三节 闺阁与社会:女性散文创作 | 第54-68页 |
一、游记——闺阁与社会空间的“越轨” | 第55-61页 |
二、休言女子非英物:女性政论文创作 | 第61-68页 |
第四节 女性期刊的女性儿童文学创作 | 第68-82页 |
一、儿童的发现:女性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联历史溯源 | 第69-73页 |
二、伍季真、伍孟纯的女性儿童文学创作 | 第73-82页 |
第二章 塑造理想女性:男性在女性期刊中的策略叙事 | 第82-112页 |
第一节 闺装愿尔换吴钩:以《女子世界》为中心的爱国侠女形象 | 第82-87页 |
一、传统文化圈女性经典形象的再塑造 | 第83-84页 |
二、维新志士的“侠女”形象构建与女性期刊的回应 | 第84-87页 |
第二节 《妇女杂志》中新知识武装的贤妻良母形象 | 第87-92页 |
一、新旧“贤妻良母”观 | 第87-89页 |
二、《黄鹂语》、《春燕琐谭》的贤妻良母取向 | 第89-92页 |
第三节 幻想中的性对象:以《新女性》为中心的女性形象 | 第92-103页 |
一、《新女性》的“性”讨论 | 第93-95页 |
二、《新青年》乡土派作家的女性书写 | 第95-103页 |
第四节 欲罢不能的都市“倩影”:《玲珑》中的女性形象 | 第103-112页 |
一、《玲珑》“摩登”女郎观念的性别分歧 | 第105-107页 |
二、“俘虏”的都市暗喻 | 第107-112页 |
第三章 性别构建:女性期刊叙事话语与女性社会化 | 第112-149页 |
第一节 女性期刊与女性职业社会化构建 | 第112-122页 |
一、《妇女杂志》对女子职业社会化的积极作用 | 第113-117页 |
二、《玲珑》:女性职业社会化的都市困境 | 第117-122页 |
第二节 交流与碰撞:《妇女杂志》中的中日女性问题讨论 | 第122-128页 |
一、早期《妇女杂志》的日本科学常识启蒙 | 第123-124页 |
二、与谢野晶子“贞操观”与《妇女杂志》讨论 | 第124-125页 |
三、“有岛武郎情死”事件讨论 | 第125-128页 |
第三节 女性期刊与女性城市化性别构建 | 第128-149页 |
一、西方身体:“摩登”的发现 | 第128-135页 |
二、“阮玲玉之死”:《玲珑》的舆论传播 | 第135-143页 |
三、《玲珑》女性声音与上海“厌男症” | 第143-149页 |
结论 | 第149-153页 |
参考资料 | 第153-158页 |
附录 | 第158-195页 |
附录 1:近现代女性期刊情况一览表 | 第158-175页 |
附录 2:《妇女杂志》女性作者文章一览表 | 第175-183页 |
附录 3:《女子世界》作家作品一览表(略) | 第183页 |
附录 4:《新女性》作家创作一览表(略) | 第183页 |
附录 5:《玲珑》女性作者文章一览表 | 第183-193页 |
附录 6:伍孟纯《鸦声》与伍季真《英兵与雀》原文 | 第193-195页 |
致谢 | 第195-196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