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勘测论文

松散堆积体区域隧道洞口段稳定性分析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堆积体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路线和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圆宝山隧道及其洞口工程概况第14-22页
    2.1 线路概况第14-15页
    2.2 工程概况第15-19页
        2.2.1 主要技术标准第15页
        2.2.2 主要工程项目第15页
        2.2.3 主要工程数量第15-16页
        2.2.4 工程特点第16-19页
    2.3 自然特征第19-20页
        2.3.1 地形地貌第19页
        2.3.2 地震第19页
        2.3.3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第19-20页
        2.3.4 水文地质特征第20页
    2.4 其他情况第20-21页
        2.4.1 交通运输状况第20页
        2.4.2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第20-21页
        2.4.3 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第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圆宝山隧道洞口堆积体物理力学试验研究第22-36页
    3.1 松散堆积体试样选取第22页
    3.2 基本物理特性试验研究第22-29页
        3.2.1 筛分试验第23-24页
        3.2.2 级配特征第24-26页
        3.2.3 击实试验研究第26-29页
    3.3 松散堆积体抗剪强度试验研究第29-34页
        3.3.1 试验概述第30-31页
        3.3.2 室内直剪试验第31-32页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堆积体区域隧道洞口边坡失稳机理与治理第36-52页
    4.1 堆积体区域隧道边坡失稳机理第36-39页
    4.2 圆宝山隧道洞口段原设计方案第39-43页
    4.3 洞口失稳治理方案第43-48页
    4.4 坡体稳定性分析第48-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五章 堆积体区域隧道洞口段变形监测与分析第52-62页
    5.1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第52-53页
    5.2 监控量测频率及控制基准第53-54页
    5.3 监测结果及对比分析第54-61页
        5.3.1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第54-56页
        5.3.2 原方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第56-59页
        5.3.3 变更方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第59-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页
    6.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 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确立(1933-1947)
下一篇:中英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