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2 关于服刑人员子女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14-19页 |
1.4.1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4.2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家庭治疗模式下的初步社会工作介入 | 第19-33页 |
2.1 收集案主资料 | 第19-26页 |
2.1.1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家庭个案背景 | 第19页 |
2.1.3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家庭的环境资料收集 | 第19-26页 |
2.2 界定案主的困境问题与需求预估 | 第26-30页 |
2.2.1 界定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困境问题 | 第26-28页 |
2.2.2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需求的预估 | 第28-30页 |
2.3 运用内外影响力范式分析案主困境问题的成因 | 第30-33页 |
2.3.1 内部 | 第30-31页 |
2.3.2 外部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服役人员未成年子女困境个案的家庭干预 | 第33-50页 |
3.1 介入初期:对案主的去标签化及案主个人“抗逆力”的挖掘 | 第33-39页 |
3.1.1 对案主的去标签化 | 第33-34页 |
3.1.2 内在优势、效能因素的挖掘 | 第34-39页 |
3.2 治疗中期:家庭生态系统的修复 | 第39-45页 |
3.3 辅导后期:社会资源的拓展 | 第45-50页 |
第四章 家庭社工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评估 | 第50-57页 |
4.1 总结个案工作,评估个案效果 | 第50-52页 |
4.2 案例共性和差异性探讨 | 第52-57页 |
4.2.1 案例共性讨论 | 第52-53页 |
4.2.2 案例差异性探讨 | 第53-57页 |
第五章 服役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工作介入的反思 | 第57-60页 |
5.1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个案策略 | 第57-58页 |
5.1.1 在个案关系中社工信任的取得 | 第57页 |
5.1.2 寻找例外情况 | 第57-58页 |
5.2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的贡献与局限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