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电力工业论文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工艺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含硫废气排放的危害第13-14页
        1.1.2 燃煤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政策第14-15页
    1.2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简介第15-18页
        1.2.1 国外烟气脱硫技术概况第15-17页
        1.2.2 国内烟气脱硫技术概况第17-18页
    1.3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简介第18-20页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二章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工作原理及运行工况分析第23-37页
    2.1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工作原理第23页
    2.2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工艺流程介绍及运行工况分析第23-35页
        2.2.1 氧化段工艺流程简述及运行工况分析第24-27页
        2.2.2 浓缩段工艺流程简述及运行工况分析第27-28页
        2.2.3 吸收段工艺流程简述及运行工况分析第28-30页
        2.2.4 除雾段工艺流程简述及运行工况分析第30-31页
        2.2.5 主要设备一览表第31-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装置存在的问题第37-43页
    3.1 影响湿式氨法烟气脱硫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因素第37-42页
        3.1.1 进入脱硫系统的烟尘含量高第37-38页
        3.1.2 脱硫塔顶二氧化硫含量超标第38-39页
        3.1.3 喷淋内件堵塞严重第39-40页
        3.1.4 烟羽拖尾现象严重第40页
        3.1.5 副产硫酸铵结晶粒度较小第40-42页
    3.2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燃煤电厂湿式氨法烟气脱硫装置的优化设计改造第43-55页
    4.1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系统前增加电袋复合除尘器第43-44页
    4.2 改进脱硫塔及内件第44-49页
        4.2.1 增加脱硫塔吸收段吸收层第44-45页
        4.2.2 改进喷淋内件形式第45-47页
        4.2.3 增加脱硫塔浓缩段高度第47-48页
        4.2.4 加大循环槽容量第48页
        4.2.5 增设加氨混合室第48-49页
    4.3 改变除雾器形式第49-51页
    4.4 装置新增水洗塔、丝网和屋脊式除雾器第51-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燃煤电厂湿式氨法烟气脱硫装置改造后的运行状况分析第55-67页
    5.1 优化设计改造后出口烟尘的含量第55-56页
    5.2 优化设计改造后出口二氧化硫含量第56-58页
    5.3 优化设计改造后副产硫酸铵粒度分布第58-59页
    5.4 优化设计改造后烟气尾羽拖尾现象第59-62页
    5.5 优化设计改造后脱硫装置的检修时间、费用及装置运行周期第62-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页
    6.2 建议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5-77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77-79页
附件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升降台同步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紫苏β-胡萝卜素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微胶囊产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