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关于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 | 第12-14页 |
(二)关于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关于新媒体应用于政府公共服务与海关监管领域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论文结构 | 第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二)实证分析法 | 第17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7页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概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一、我国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概述 | 第18-25页 |
(一)我国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手段的发展及特点 | 第18-20页 |
(二)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主要类别 | 第20-21页 |
(三)当前加工贸易海关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 第21-25页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5页 |
(二)新媒体传播理论 | 第25-26页 |
(三)流程再造理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政府应用概况 | 第27-32页 |
一、新媒体的概念 | 第27页 |
二、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 第27-29页 |
(一)我国新媒体用户增长平稳,特点凸显 | 第27-28页 |
(二)新媒体应用层出不穷、移动终端发展迅猛 | 第28页 |
(三)新媒体发展伴随各类新问题,亟需规范管理 | 第28-29页 |
三、我国政府机构新媒体应用概况 | 第29-31页 |
(一)新媒体开启政务发展新时代,加速推进中国政治发展 | 第29-30页 |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机构新媒体应用的局限性 | 第30页 |
(三)政府新媒体应用的前景和趋势 | 第30-31页 |
四、新媒体对传统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运用新媒体创新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的实践 | 第32-40页 |
一、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我的E关”加工贸易综合管理平台概况 | 第32-38页 |
(一)“我的E关”平台的建设背景 | 第32-33页 |
(二)“我的E关”平台的主要功能及实现手段 | 第33-36页 |
(三)“我的E关”平台加贸业务审批流程 | 第36-37页 |
(四)“我的E关”带来海关监管模式的改变和创新意义 | 第37-38页 |
二、从“我的E关”看新媒体在促进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创新的积极作用 | 第38-40页 |
(一)促进流程再造,改革监管模式 | 第38页 |
(二)促进理念转变,提升服务水平 | 第38页 |
(三)促进职能转变,提升管理水平 | 第38-39页 |
(四)促进政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一、相对滞后的制度对创新的理念形成制约 | 第40-41页 |
二、部门间仍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 | 第41页 |
三、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不够 | 第41-42页 |
四、信息公开及信息安全难以兼顾 | 第42-43页 |
五、新媒体应用门槛较高,推广难度较大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44-48页 |
一、贯彻好加工贸易海关改革路线方针,加快海关管理理念的转变 | 第44-45页 |
二、建立机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部门内外联系配合 | 第45页 |
三、建立健全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将政策落到实处 | 第45-46页 |
四、加大新媒体开发维护的投入,打造“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 第46页 |
五、以企业为单元进行管理,推进加工贸易电子联网监管改革 | 第46-47页 |
六、注重加工贸易相关领域“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和积累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