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1.1 背景知识 | 第15-32页 |
1.1.1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简介 | 第15-19页 |
1.1.2 艾滋病病毒辅助蛋白与宿主内的抗病毒因子的相互作用进展 | 第19-23页 |
1.1.3 HIV-1 辅助蛋白Vif的结构和功能的介绍 | 第23-28页 |
1.1.4 CBFβ 蛋白的简介 | 第28-32页 |
1.2 论文设计 | 第32-35页 |
1.2.1 论文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1.2.2 实验设计 | 第33-35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5-47页 |
2.1 实验相关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35-40页 |
2.1.1 质粒构建 | 第35-3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2.1.4 抗体 | 第39页 |
2.1.5 菌株和细胞系 | 第39-4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0-47页 |
2.2.1 PCR以及定点突变PCR产物 | 第40页 |
2.2.2 胶回收 | 第40-41页 |
2.2.3 蓝白斑筛选以及目的载体连接 | 第41-42页 |
2.2.4 大提质粒 | 第42页 |
2.2.5 细胞培养 | 第42-43页 |
2.2.6 LIPOFECTAMIN 2000 转染 | 第43页 |
2.2.7 电穿孔细胞转染 | 第43页 |
2.2.8 CBFβ 敲除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 第43-44页 |
2.2.9 Western blot | 第44页 |
2.2.10 免疫共沉淀 | 第44-45页 |
2.2.11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 第45页 |
2.2.12 双荧光报告基因luciferas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 第45-46页 |
2.2.13 细胞复苏及细胞培养 | 第46-47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7-89页 |
3.1 CBFβ 对于帮助Vif降解A3G以及RUNX1介导的转录调控的功能区的研究 | 第47-60页 |
3.1.1 CBFβ N端 1-126 氨基酸是能够帮助Vif降解A3G的最短功能区 | 第47-50页 |
3.1.2 CBFβ 1-130,能够调控RUNX1c介导的下游基因的转录 | 第50-51页 |
3.1.3 CBFβ 通过不同的功能区帮助Vif和RUNX1的功能 | 第51-54页 |
3.1.4 CBFβ Loop3的突变对于RUNX1c和Vif功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3.1.5 CBFβ 结构中其他的Loops的突变对于RUNX1c和Vif功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3.1.6 讨论 | 第59-60页 |
3.1.7 小结 | 第60页 |
3.2 CBFβ 对于Vif调控细胞周期功能的研究以及机制的初步探讨 | 第60-71页 |
3.2.1 CBFβ 对于Vif诱导G2/M细胞周期阻滞的功能是必须的。 | 第60-63页 |
3.2.2 Vif的点突变对于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功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3.2.3 CBFβ 的点突变对于Vif恢复其细胞周期阻滞的功能的作用 | 第65-67页 |
3.2.4 蛋白酶抑制剂MG132能够抑制Vif诱导的G2/M细胞周期阻滞。 | 第67-70页 |
3.2.5 讨论 | 第70页 |
3.2.6 小结 | 第70-71页 |
3.3 在进化压力下,HIV-1 Vif蛋白在调控细胞周期G2/M期阻滞以及拮抗A3H的功能的选择性研究 | 第71-89页 |
3.3.1 拮抗A3H功能的Vif蛋白,不能够诱导细胞G2/M期阻滞。 | 第71-74页 |
3.3.2 能够诱导细胞G2/M期阻滞的Vif蛋白不能够拮抗A3H | 第74-76页 |
3.3.3 Vif的N端48位的氨基酸对于细胞周期阻滞或者A3H降解的功能很重要 | 第76-78页 |
3.3.4 影响Vif细胞周期阻滞功能的关键位点 | 第78-80页 |
3.3.5 Vif蛋白结构中N端功能区对于诱导细胞周期G2/M阻滞以及拮抗宿主APOBEC抗病毒因子的两个功能很重要 | 第80-82页 |
3.3.6 Vif拮抗A3H hap II以及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功能的结构域 | 第82-85页 |
3.3.7 讨论 | 第85-86页 |
3.3.8 小结 | 第86-89页 |
第4章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1-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