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石墨烯改性ZnIn2S4可见光下分解水制氢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2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3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原理第12页
    1.4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2-17页
        1.4.1 金属氧化物及改性第13页
        1.4.2 金属硫化物及改性第13-16页
        1.4.3 其它催化剂及改性第16-17页
    1.5 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分解水制氢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1.5.1 石墨烯的性质第17-18页
        1.5.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18-19页
        1.5.3 石墨烯负载光催化剂光解水制氢第19-20页
    1.6 有机物为电子给体光解水制氢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6.1 有机胺为电子给体光解水制氢第20-22页
        1.6.2 非胺有机物为电子给体光解水制氢第22-23页
    1.7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31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5-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1.2 实验仪器第26页
    2.2 光催化实验装置第26-27页
    2.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7-28页
        2.3.1 ZnIn_xS4的制备方法第27页
        2.3.2 氧化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27-28页
        2.3.3 氧化性石墨烯尺寸的分离第28页
        2.3.4 ZnIn_2S_4/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28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28-30页
        2.4.1 X射线衍射第28-29页
        2.4.2 扫描电镜第29页
        2.4.3 能谱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第29页
        2.4.4 比表面与孔径测定第29页
        2.4.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29页
        2.4.6 光致发光光谱及拉曼光谱第29页
        2.4.7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9-30页
    2.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实验第30页
    2.6 三乙胺的测定第30-31页
第3章 铟含量对ZnIn_2S_4制氢活性的影响第31-41页
    3.1 ZnIn_xS_4的表征分析第31-38页
        3.1.1 晶相结构分析第31-32页
        3.1.2 化学组成分析第32-33页
        3.1.3 形貌分析第33-35页
        3.1.4 光吸收性能分析第35-36页
        3.1.5 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分析第36页
        3.1.6 电子空穴对分离性能分析第36-38页
    3.2 ZnInx S4光催化剂分解水制氢性能第38-40页
        3.2.1 ZnIn_xS_4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第38-39页
        3.2.2 ZnIn_(2.3)S_4光催化剂的光催化稳定性第39-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石墨烯尺寸对ZnIn_2S_4/石墨烯制氢活性的影响第41-53页
    4.1 氧化性石墨烯尺寸筛分第41-43页
    4.2 氧化性石墨烯含量的筛选第43-44页
    4.3 0.2%-ZIS/G-k催化剂表征第44-50页
        4.3.1 晶相结构分析第44-45页
        4.3.2 形貌分析第45-47页
        4.3.3 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分析第47-48页
        4.3.4 拉曼分析第48页
        4.3.5 光吸收性能分析第48-49页
        4.3.6 电子空穴对分离性能分析第49-50页
    4.4 0.2%-ZIS/G-k催化剂光解水制氢性能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5章 石墨烯含量对ZnIn_2S_4/石墨烯制氢活性的影响第53-64页
    5.1 h-ZIS/G-(5-7μm)催化剂的表征与结果第53-59页
        5.1.1 晶相结构分析第53-54页
        5.1.2 形貌分析第54-56页
        5.1.3 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分析第56页
        5.1.4 拉曼分析第56-57页
        5.1.5 光吸收性能分析第57-58页
        5.1.6 电子空穴对分离性能分析第58-59页
    5.2 催化剂光解水制氢性能第59-63页
        5.2.1 h-ZIS/G-(5-7μm)催化剂光解水制氢性能第59-60页
        5.2.2 0.2%-ZIS/G-(5-7μm)光催化剂的光催化稳定性第60-61页
        5.2.3 Pt对0.2%-ZIS/G-(5-7μm)光催化制氢活性的影响第61-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有机胺作牺牲剂ZnIn_2S_4/石墨烯制氢的研究第64-72页
    6.1 不同有机胺为牺牲剂时的制氢活性第64-66页
    6.2 三乙胺作牺牲剂的催化体系优化第66-68页
        6.2.1 溶液pH值的优化第66页
        6.2.2 催化剂浓度的优化第66-67页
        6.2.3 三乙胺浓度的优化第67-68页
    6.3 低浓度三乙胺制氢的动力学研究第68-69页
    6.4 降解三乙胺同时制氢的反应机理第69-70页
    6.5 太阳光模拟试验第70-71页
    6.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其他成果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车路协同的区域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秦皇岛城镇化进程中法律问题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