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LNG储罐群桩基础的地震响应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储罐基础型式 | 第10-11页 |
1.2.2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 第11-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数值分析理论 | 第18-32页 |
2.1 计算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2.1.1 有限差分法 | 第18-19页 |
2.1.2 混合离散法 | 第19-20页 |
2.1.3 求解过程 | 第20-22页 |
2.2 铅芯橡胶减震支座 | 第22-23页 |
2.2.1 减震支座工作原理 | 第22页 |
2.2.2 减震装置 | 第22-23页 |
2.3 结构抗震分析原理 | 第23-26页 |
2.3.1 静力分析法 | 第24-25页 |
2.3.2 反应谱分析法 | 第25页 |
2.3.3 时程分析法 | 第25-26页 |
2.4 弹性时程分析法运动方程求解 | 第26-31页 |
2.4.1 直接积分法 | 第26-28页 |
2.4.2 振型叠加法 | 第28-30页 |
2.4.3 桩-土相互作用地震反应的求解方法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工程概况及模型建立 | 第32-52页 |
3.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2-40页 |
3.1.1 区域地质构造 | 第32-34页 |
3.1.2 地层岩性分布 | 第34-37页 |
3.1.3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 第37-38页 |
3.1.4 场地地震效应 | 第38-40页 |
3.2 群桩基础形式 | 第40-42页 |
3.2.1 基础形式的选定 | 第40页 |
3.2.2 桩体各项参数及布桩方式 | 第40-42页 |
3.3 FLAC3D建模 | 第42-51页 |
3.3.1 桩-土-承台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2-46页 |
3.3.2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6-48页 |
3.3.3 力学阻尼的确定 | 第48-50页 |
3.3.4 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地震波作用下群桩工作特性分析 | 第52-62页 |
4.1 地震波的选用和调整 | 第52-55页 |
4.1.1 地震波的选用途径 | 第52页 |
4.1.2 地震波特性的调整 | 第52-53页 |
4.1.3 本文选用的地震波 | 第53-55页 |
4.2 竖向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4.2.1 天津波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4.2.2 不同地震波结果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结论和建议 | 第62-63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62页 |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