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8页 |
1.1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 第13-18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史 | 第13-15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1.1.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及性能 | 第17-18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 | 第18-29页 |
1.2.1 常见的正极材料 | 第18-26页 |
1.2.2 常见的负极材料 | 第26-29页 |
1.3 钠离子电池概述 | 第29-35页 |
1.3.1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31-33页 |
1.3.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33-35页 |
1.4 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35-36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1.6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7-38页 |
第二章 Li_2O-FeO-P_2O_5三元相区相关系的探索及Li_(1+x)Fe_(1-x)PO_4固溶区的确定 | 第38-48页 |
2.1 前言 | 第38-39页 |
2.2 样品制备和表征 | 第39页 |
2.2.1 样品的制备 | 第39页 |
2.2.2 样品的测试方法 | 第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2.3.1 二元制体系 | 第39-41页 |
2.3.1.1 Li_2O-P_2O_5体系 | 第39-40页 |
2.3.1.2 FeO-P_2O_5体系 | 第40-41页 |
2.3.1.3 FeO-Li_2O体系 | 第41页 |
2.3.2 三元制体系 | 第41-44页 |
2.3.2.1 三元制化合物 | 第41-42页 |
2.3.2.2 固相线下的相关系 | 第42-44页 |
2.3.3 Li_(1+x)Fe_(1-x)PO_4固溶体 | 第44-47页 |
2.4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三章 Li_2O-CoO-P_2O_5三元相区的相关系及该相区内钴基磷酸盐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48-62页 |
3.1 前言 | 第48-49页 |
3.2 实验 | 第49-50页 |
3.2.1 样品的制备 | 第49页 |
3.2.2 样品的测试方法 | 第49-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3.3.1 二元制体系 | 第50-52页 |
3.3.1.1 Li_2O-P_2O_5体系 | 第50-51页 |
3.3.1.2 Li_2O-CoO体系 | 第51页 |
3.3.1.3 CoO-P_2O_5体系 | 第51-52页 |
3.3.2 Li_2O-CoO-P_2O_5三元制体系 | 第52-56页 |
3.3.2.1 三元制化合物 | 第52-53页 |
3.3.2.2 固相线下的相关系 | 第53页 |
3.3.2.3 固相合成LiCoPO_4正极材料的反应机理 | 第53-56页 |
3.3.3 三元制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6-60页 |
3.3.3.1 橄榄石化合物LiCoPO_4 | 第56-58页 |
3.3.3.2 三斜化合物Li_6Co_5(P_2O_7)_4 | 第58-60页 |
3.3.3.3 其它三元制化合物 | 第60页 |
3.4 结论 | 第60-62页 |
第四章 Co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9V_3-xCo_x(P_2O_7)_3(PO_4)_2/C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2-75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样品制备和表征 | 第62-64页 |
4.2.1 样品的制备 | 第62-63页 |
4.2.2 样品的测试方法 | 第63-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4.3.1 样品的结构分析 | 第64-68页 |
4.3.2 样品的形貌表征 | 第68-69页 |
4.3.3 样品的电化学性质 | 第69-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层状双磷酸钒锂Li_9V_3(P_2O_7)_3(PO_4)_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75-87页 |
5.1 引言 | 第75页 |
5.2 样品制备和表征 | 第75-77页 |
5.2.1 样品的制备 | 第75-76页 |
5.2.2 样品的测试方法 | 第76-7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5页 |
5.3.1 样品的物性分析 | 第77-78页 |
5.3.2 样品的形貌表征 | 第78-79页 |
5.3.3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 第79-85页 |
5.4 结论 | 第85-87页 |
第六章 一种新的铁基偏磷酸盐NaFe(PO_3)_3化合物的合成,结构,磁性及钠离子的脱嵌机理研究 | 第87-102页 |
6.1 引言 | 第87-88页 |
6.2 样品制备和表征 | 第88-89页 |
6.2.1 样品的制备 | 第88页 |
6.2.2 样品的测试方法 | 第88-8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9-101页 |
6.3.1 样品的结构和形貌 | 第89-95页 |
6.3.2 样品的振动光谱 | 第95-97页 |
6.3.3 样品的磁学性质 | 第97-98页 |
6.3.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 第98-101页 |
6.4 结论 | 第101-102页 |
第七章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Co(PO_3)_3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102-115页 |
7.1 引言 | 第102页 |
7.2 样品制备和表征 | 第102-103页 |
7.2.1 样品的制备 | 第102-103页 |
7.2.2 样品的测试方法 | 第103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4页 |
7.3.1 样品的结构和形貌 | 第103-107页 |
7.3.2 样品的价态分析 | 第107-108页 |
7.3.3 样品的振动光谱 | 第108-110页 |
7.3.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 第110-114页 |
7.4 结论 | 第114-115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附件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