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4 国内外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1.6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因子分析 | 第18-29页 |
| 2.1 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 | 第18-23页 |
| 2.1.1 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 | 第18-19页 |
| 2.1.2 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边界界定及阶段划分 | 第19-21页 |
| 2.1.3 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相互关系 | 第21-22页 |
| 2.1.4 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特点 | 第22-23页 |
| 2.2 高速铁路能耗及碳排放因子分析 | 第23-28页 |
| 2.2.1 能耗及碳排放因子概念 | 第23页 |
| 2.2.2 清单模型 | 第23-24页 |
| 2.2.3 清单编制方法 | 第24页 |
| 2.2.4 高速铁路相关产品能耗及碳排放因子 | 第24-28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模型 | 第29-40页 |
| 3.1 基本计算假定 | 第29页 |
| 3.2 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模型 | 第29-39页 |
| 3.2.1 规划设计阶段能耗及碳排放模型 | 第30-31页 |
| 3.2.2 施工建设阶段能耗及碳排放模型 | 第31-34页 |
| 3.2.3 运营维护阶段能耗及碳排放模型 | 第34-37页 |
| 3.2.4 报废拆除阶段能耗及碳排放模型 | 第37-39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分析系统 | 第40-48页 |
| 4.1 GIS | 第40页 |
| 4.2 属性数据结构设计 | 第40-45页 |
| 4.2.1 高铁站点基础数据属性设计 | 第40-42页 |
| 4.2.2 高铁路段基础数据属性设计 | 第42-44页 |
| 4.2.3 属性数据表设计 | 第44-45页 |
| 4.3 SQL基础数据管理 | 第45-46页 |
| 4.4 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分析系统 | 第46-4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48-65页 |
| 5.1 京沪高铁工程概况 | 第48页 |
| 5.2 京沪高铁主要工程数量 | 第48-54页 |
| 5.3 参数确定 | 第54页 |
| 5.4 京沪高铁全寿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 | 第54-61页 |
| 5.4.1 规划设计阶段 | 第54-55页 |
| 5.4.2 施工建设阶段 | 第55-56页 |
| 5.4.3 运营维护阶段 | 第56-61页 |
| 5.5 敏感性分析 | 第61-64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