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潼铁路筹建史研究(1905-1911)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四)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一、引子:迟到的西潼铁路 | 第15-16页 |
二、西潼铁路的动力选择 | 第16-24页 |
(一)路权开放与粤汉效应 | 第16-17页 |
(二)杜绝觊觎与自保利权 | 第17-18页 |
(三)边防之需与枢纽之区 | 第18-19页 |
(四)开通商务与变通风气 | 第19-20页 |
(五)小结 | 第20-24页 |
三、西潼铁路的筹建 | 第24-41页 |
(一)西潼铁路筹建的发端 | 第24-25页 |
(二)商办,抑或官商合办? | 第25-27页 |
(三)西潼铁路的“官商合办” | 第27-33页 |
1、人事安排 | 第27-29页 |
2、勘路 | 第29页 |
3、筹款 | 第29-33页 |
(四)再起路权之争:官商合办,商办,抑或洋商办? | 第33-37页 |
1、曹抚力争官商合办 | 第33-35页 |
2、三国争办西潼铁路 | 第35页 |
3、各界力争商办 | 第35-37页 |
(五)西潼铁路的商办 | 第37-38页 |
(六)收归国有 | 第38-39页 |
(七)小结 | 第39-41页 |
四、各方力量对西潼铁路反应的透视 | 第41-61页 |
(一)政府力量 | 第41-48页 |
1、清廷 | 第41-43页 |
2、陕甘总督 | 第43-44页 |
3、陕西抚藩 | 第44-47页 |
4、州县官 | 第47-48页 |
(二)民间力量 | 第48-58页 |
1、农民 | 第49-52页 |
2、士绅 | 第52-55页 |
3、学生 | 第55-58页 |
(三)外国力量 | 第58-59页 |
(四)小结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