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哲学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前言第16-18页
第一章 哲学思想对数学的概括诞生了数学哲学第18-31页
   ·数学与哲学难以割舍的历史渊源第18-20页
     ·数学思想影响哲学发展第18页
     ·哲学思想引导数学发展第18-19页
     ·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的哲学思考第19-20页
   ·数学哲学的内涵第20-21页
     ·数学哲学定义的历史发展第20-21页
     ·数学哲学的外延定义第21页
   ·数学的本体论问题第21-25页
     ·古代哲学家对数学本体的认识第22页
     ·近代和现代哲学家对数学本体的认识第22-25页
   ·数学的认识论问题第25-28页
     ·数学是实践的产物还是逻辑演绎的产物第25-26页
     ·数学真理性标准取决于实践还是逻辑严密性第26-28页
   ·数学的方法论问题第28-31页
     ·公理化方法第28-29页
     ·论证推理方法第29页
     ·合情推理方法第29页
     ·计算机方法第29-30页
     ·其他方法第30-31页
第二章 数学哲学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第31-40页
   ·数学本体论研究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第31-33页
     ·数学对象的含义变化产生的影响第31页
     ·数学对象的来源产生的影响第31-32页
     ·数学对象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产生的影响第32-33页
   ·数学认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第33-37页
     ·处理好数学"实践"的环节第34-35页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真理性第35-36页
     ·正确认识若干重要因素第36-37页
       ·正确看待数学抽象过程第36页
       ·正确看待数学经验因素第36-37页
       ·正确看待数学直觉与数学美感等因素第37页
   ·数学方法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第37-39页
     ·数学方法的应用与发展第38-39页
     ·决定思维训练方式的因素第39页
   ·数学哲学走进中学数学教学的途径第39-40页
第三章 辩证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材分析中的作用第40-56页
   ·普遍联系规律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第40-44页
     ·概念之间的联系第40-41页
     ·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第41页
     ·定理之间的联系第41-42页
     ·公式之间的联系第42-43页
     ·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语言之间的联系第43-44页
     ·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第44页
     ·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第44页
   ·对立统一规律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第44-47页
     ·代数与几何的对立统一第44-45页
     ·离散与连续的对立统一第45页
     ·曲和直的对立统一第45-46页
     ·代数运算的对立统一第46页
     ·几何论证中的对立统一第46-47页
   ·质量互变规律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第47-49页
     ·质量互变中关节点的作用第47-48页
     ·圆锥曲线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第48页
     ·极限理论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第48-49页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第49-54页
     ·互逆运算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第50页
     ·反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第50-51页
     ·"数"的概念演化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第51-52页
     ·无理数概念演化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第52-53页
     ·无穷小概念演变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第53-54页
   ·亦此亦彼规律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第54-56页
第四章 辩证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第56-84页
   ·基于对立统一法则的数学方法论理论体系第56-58页
   ·基于逆反原则的数学解题模式第58-65页
     ·徐利治的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应用举例第58-60页
     ·罗增儒的差异分析法应用举例第60-62页
     ·顾越岭的矛盾分析法应用举例第62-65页
   ·逆向转换策略指导下的解题实践第65-84页
     ·数与形第65-66页
     ·有限与无限第66-68页
     ·相等与不等第68-69页
     ·已知与未知第69-70页
     ·分解与组合第70-71页
     ·常量与变量第71-72页
     ·具体与抽象第72-73页
     ·特殊与一般第73-74页
     ·整体与局部第74-75页
     ·正面与反面第75-76页
     ·主要与次要第76-77页
     ·复杂与简单第77-78页
     ·陌生与熟悉第78页
     ·前进与后退第78-79页
     ·运动与静止第79-80页
     ·量变与质变第80-81页
     ·虚与实第81-82页
     ·显与隐第82页
     ·高与低第82-84页
第五章 数学哲学在指导构建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中的作用第84-98页
   ·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教学模式实验第84-92页
     ·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第84-85页
     ·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第85-86页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第86-87页
     ·提高课堂效益的初中数学教改实验第87-88页
     ·数学方法论的教学方式第88-89页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模式第89-90页
     ·"情境—问题"数学学习模式第90-91页
     ·"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第91-92页
   ·从数学哲学的角度分析教学模式实验第92-98页
     ·从数学本体论角度分析教学模式实验第93-94页
     ·从数学认识论角度分析教学模式实验第94-95页
     ·从数学方法论角度分析教学模式实验第95-98页
第六章 辩证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第98-110页
   ·认识"教"与"学"的矛盾统一第99-100页
   ·发挥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第100-101页
   ·有机地融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第101-102页
   ·重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第102-104页
   ·防止过度删减导致的由量变到质变第104-106页
   ·透过表面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第106-107页
   ·在成败之间体会否定之否定规律第107-110页
结束语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即时性评价的认识与探索
下一篇: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