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重金属的污染与治理 | 第13-15页 |
1.1.1 铜、铅离子的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3-14页 |
1.1.2 吸附法处理水体重金属离子污染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 工业木质素作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2.1 木质素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 | 第15-16页 |
1.2.2 改性木质素吸附剂的制备与应用 | 第16-21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3.1 研究意义和背景 | 第21-22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技术与方法 | 第24-34页 |
2.1 主要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2.1.1 不同种类的木质素的来源 | 第24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3 木质素的分离提纯 | 第25-27页 |
2.3.1 木质素的碱溶酸析提纯步骤 | 第25-26页 |
2.3.2 木质素的透析提纯 | 第26-27页 |
2.4 碱木质素的成分分析与结构表征 | 第27-31页 |
2.4.1 元素分析 | 第27页 |
2.4.2 紫外吸收光谱测试 | 第27页 |
2.4.3 红外吸收光谱测试 | 第27页 |
2.4.4 木质素官能团的测定 | 第27-30页 |
2.4.5 非水相凝胶渗透色谱测试 | 第30-31页 |
2.4.6 SEM扫描 | 第31页 |
2.4.7 马尔文粒度分析 | 第31页 |
2.4.8 木质素产品在水溶液中Zeta电位测定 | 第31页 |
2.5 木质素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测试 | 第31-34页 |
2.5.1 重金属吸附量的测试 | 第31-32页 |
2.5.2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木质素的提纯分级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第34-45页 |
3.0 前言 | 第34页 |
3.1 不同种类木质素的结构差异 | 第34-37页 |
3.1.1 木质素的提纯 | 第34页 |
3.1.2 元素分析 | 第34-35页 |
3.1.3 分子量与粒径分析 | 第35-36页 |
3.1.4 官能团含量分析 | 第36-37页 |
3.2 不同种类工业木质素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第37-39页 |
3.2.1 不同种类木质素对各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第37-38页 |
3.2.2 木质素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3.3 碱木质素的酸析分级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第39-43页 |
3.3.1 碱木质素的酸析分级 | 第39-40页 |
3.3.2 碱木质素酸析级分的结构分析 | 第40-42页 |
3.3.3 碱木质素酸析级分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碱木质素的羧甲基化及对Pb~(2+)、Cu~(2+)的吸附性能 | 第45-55页 |
4.0 引言 | 第45页 |
4.1 不同来源碱木质素的羧甲基化改性 | 第45-49页 |
4.1.1 改性方案 | 第45页 |
4.1.2 羧甲基化产物的FT-IR表征 | 第45-47页 |
4.1.3 羧甲基化改性对木质素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4 pH值对羧甲基化碱木质素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 羧甲基化改性工艺参数对产物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9-54页 |
4.2.1 NaOH浓度对羧甲基化产物吸附量的影响 | 第49-52页 |
4.2.2 ClCH_2COONa浓度对羧甲基化产物吸附量的影响 | 第52页 |
4.2.3 反应温度对羧甲基化产物吸附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4 反应时间对羧甲基化产物吸附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碱木质素的胺化及对Pb~(2+)、Cu~(2+)的吸附性能 | 第55-69页 |
5.1 前言 | 第55页 |
5.2 胺化碱木质素的合成及表征 | 第55-56页 |
5.1.1 碱木质素的胺化改性方案 | 第55页 |
5.1.2 胺化碱木质素的红外表征 | 第55-56页 |
5.1.3 胺化碱木质素的Zeta电位表征 | 第56页 |
5.3 胺化碱木质素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6-59页 |
5.3.1 醛胺比对木质素Mannich的影响 | 第56-58页 |
5.3.2 胺化剂用量对木质素Mannich的影响 | 第58页 |
5.3.3 胺化剂种类对Pb~(2+)和Cu~(2+)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5.4 胺化碱木质素对重金属吸附性能机理研究 | 第59-63页 |
5.4.1 胺化碱木质素的SEM表征 | 第59-62页 |
5.4.2 Pb~(2+)、Cu~(2+)的吸附动力学 | 第62-63页 |
5.4.3 Pb~(2+)、Cu~(2+)的吸附热力学 | 第63页 |
5.5 羧甲基化-胺化联合改性 | 第63-68页 |
5.5.1 羧甲基-胺化改性方案 | 第64页 |
5.5.2 羧甲基化-胺化碱木质素的红外表征 | 第64-65页 |
5.5.3 羧甲基化-胺化碱木质素对Pb~(2+)、Cu~(2+)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第65-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