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初中生性别角色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29页
    1 性别角色类型第12-20页
        1.1 概念界定第12-14页
            1.1.1 性别角色第12-13页
            1.1.2 性别角色类型第13-14页
        1.2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第14-18页
            1.2.1 精神分析理论第14-15页
            1.2.2 社会学习理论第15-16页
            1.2.3 认知发展理论第16页
            1.2.4 性别图式理论第16-17页
            1.2.5 社会结构假说理论第17-18页
        1.3 性别角色类型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1.3.1 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情况的研究第18-19页
            1.3.2 有关性别角色类型的相关因素研究第19-20页
    2 性别角色类型、母亲教养方式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第20-25页
        2.1 性别角色类型和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系第20-21页
        2.2 性别角色类型与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第21-22页
        2.3 母亲教养方式与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第22-25页
    3 问题提出第25-26页
    4 研究假设第26页
    5 研究意义第26-29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第29-32页
    1 研究对象第29页
    2 研究工具第29-31页
        2.1 初中生性别角色问卷第29-30页
        2.2 同伴关系评价测量第30页
        2.3 教养行为问卷第30-31页
        2.4 教师-儿童评定量表第31页
    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第31-32页
第三部分 数据结果与分析第32-44页
    1 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第32-33页
        1.1 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总体分布情况第32-33页
        1.2 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年级差异比较第33页
    2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学生同伴交往与社会能力的差异比较第33-38页
    3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学生的母亲教养方式对其同伴交往与社会能力的预测第38-44页
        3.1 男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学生第38-39页
        3.2 女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学生第39-40页
        3.3 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学生第40-42页
        3.4 未分化性别角色类型学生第42-44页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第44-51页
    1 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的特点第44-46页
    2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学生的同伴交往与社会能力第46-47页
    3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学生的母亲教养方式对其同伴交往与社会能力的预测第47-48页
    4 对策与建议第48-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2页
附录第62-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性糖皮质激素对海马神经元NLRP-1炎症小体的激活及BK通道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MBD的三维CAD模型信息标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