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与目标 | 第11-12页 |
1.2.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2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3 文章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2 基于MBD的三维标注模型开发技术 | 第15-31页 |
2.1 MBD技术概述 | 第15-18页 |
2.1.1 MBD技术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2.1.2 MBD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2.1.3 MBD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18页 |
2.1.4 我国MBD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2.2 MBD技术的理论 | 第18-23页 |
2.2.1 基于MBD的零件标注模型 | 第18-19页 |
2.2.2 MBD数据集的内容及特点 | 第19-20页 |
2.2.3 MBD产品模型数据构成 | 第20-22页 |
2.2.4 MBD技术总体方案分析 | 第22-23页 |
2.3 UG二次开发技术 | 第23-30页 |
2.3.1 开发环境与支持平台的介绍 | 第23-24页 |
2.3.2 三维标注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24-25页 |
2.3.3 环境变量及编译器的设置 | 第25-28页 |
2.3.4 UG/Open相关模块 | 第28-30页 |
2.3.5 使用MFC应用程序向导创建应用程序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基于PMI的三维标注模型构建 | 第31-43页 |
3.1 PMI技术的内涵及创建 | 第31-33页 |
3.2 三维CAD标注模型内涵 | 第33-34页 |
3.3 三维CAD模型上工艺信息的标注 | 第34-39页 |
3.3.1 尺寸的标注模型 | 第34-35页 |
3.3.2 表面结构的标注 | 第35-36页 |
3.3.3 公差的标注 | 第36-38页 |
3.3.4 技术要求信息的标注 | 第38-39页 |
3.4 剖视图在模型中的表达 | 第39-40页 |
3.5 二维图纸继承相应视图的PMI三维标注 | 第40-41页 |
3.6 PMI标注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三维CAD工艺标注模型的实现 | 第43-55页 |
4.1 确定二次开发接口及流程 | 第43-44页 |
4.2 标注系统的菜单界面设计 | 第44-51页 |
4.2.1 用户化菜单的创建 | 第44-45页 |
4.2.2 编码的流程 | 第45-48页 |
4.2.3 表面粗糙度界面 | 第48-50页 |
4.2.4 几何公差界面 | 第50-51页 |
4.3 部分代码的实现分析 | 第51-52页 |
4.3.1 粗糙度功能代码实现分析 | 第51页 |
4.3.2 几何公差功能代码实现分析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5 三维CAD标注模型管理 | 第55-69页 |
5.1 目前CAD软件中的三维标注管理方式 | 第55-56页 |
5.2 基于组和视图的标注模型管理方法 | 第56-62页 |
5.2.1 标注模型关联性分析 | 第56页 |
5.2.2 标注模型管理的实现 | 第56-57页 |
5.2.3 标注信息管理界面整体界面布局 | 第57-58页 |
5.2.4 标注信息管理界面的实现方法 | 第58-59页 |
5.2.5 信息管理界面的方案及部分代码的实现分析 | 第59-62页 |
5.3 实例应用 | 第62-67页 |
5.3.1 实例1的应用 | 第62-64页 |
5.3.2 实例2的应用 | 第64-66页 |
5.3.3 实例3的应用 | 第66-67页 |
5.3.4 标注模型管理方案的总结 | 第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本文成果总结 | 第69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