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义文法的属性知识获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概念的属性知识获取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概念的属性知识获取的研究不足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属性分析 | 第18-24页 |
2.1 属性的认识 | 第18页 |
2.2 属性的分类 | 第18-20页 |
2.3 属性的扩展 | 第20-22页 |
2.3.1 主题属性 | 第20-21页 |
2.3.2 广义属性 | 第21-22页 |
2.4 属性的性质 | 第22-23页 |
2.4.1 属性值的变化性 | 第22页 |
2.4.2 属性值的相对稳定性 | 第22页 |
2.4.3 属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 第22-23页 |
2.4.4 属性主体的统一性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属性语义文法的设计 | 第24-42页 |
3.1 基于词汇-句法模式获取方法的不足 | 第24-25页 |
3.2 语义文法 | 第25-29页 |
3.2.1 文法简介 | 第25-26页 |
3.2.2 语义类定义 | 第26-27页 |
3.2.3 文法定义 | 第27-29页 |
3.3 属性文法的构建 | 第29-35页 |
3.3.1 属性文法的构建方法 | 第29-31页 |
3.3.2 属性文法的构建规范 | 第31-33页 |
3.3.3 属性文法的扩充 | 第33-35页 |
3.4 谓词的构建 | 第35-37页 |
3.4.1 谓词的构建方法 | 第35-36页 |
3.4.2 谓词的构建原则 | 第36-37页 |
3.5 特殊属性的分析 | 第37-40页 |
3.5.1 函数属性 | 第37-39页 |
3.5.2 隐式属性 | 第39-40页 |
3.6 属性文法的分析 | 第40-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实验分析 | 第42-48页 |
4.1 实验准备 | 第42-43页 |
4.2 实验过程和结果 | 第43-46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