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建筑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建筑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已有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中国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 第21-3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2.1.1 建筑业 | 第21页 |
2.1.2 经济发展 | 第21页 |
2.1.3 资源环境 | 第21-22页 |
2.1.4 协调发展度理论 | 第22页 |
2.1.5 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用机理 | 第22-24页 |
2.2 中国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25页 |
2.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4-25页 |
2.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页 |
2.2.3 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来源及缺失处理 | 第25页 |
2.3 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25-28页 |
2.3.1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第25-27页 |
2.3.2 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27-28页 |
2.4 中国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 第28-30页 |
2.4.1 建筑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综合质量水平测度模型 | 第28-29页 |
2.4.2 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型 | 第29-30页 |
2.4.3 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评价标准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2005-2013年中国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计算 | 第31-41页 |
3.1 各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计算 | 第31-38页 |
3.2 各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计算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2005-2013年中国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 第41-65页 |
4.1 中国省域建筑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 | 第41-46页 |
4.1.1 各省域建筑业发展状况的时序变化 | 第41-43页 |
4.1.2 各省域建筑业发展状况的地区差异 | 第43-46页 |
4.2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 | 第46-51页 |
4.2.1 各省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时序变化 | 第46-48页 |
4.2.2 各省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地区差异 | 第48-51页 |
4.3 中国省域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 | 第51-57页 |
4.3.1 各省域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时序变化 | 第51-54页 |
4.3.2 各省域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地区变化 | 第54-57页 |
4.4 中国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 | 第57-63页 |
4.4.1 各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时序变化 | 第57-60页 |
4.4.2 各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地区变化 | 第60-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2014-2018年中国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预测 | 第65-71页 |
5.1 灰色预测模型 | 第65-67页 |
5.2 中国30个省域建筑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预测 | 第67-69页 |
5.3 预测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5页 |
主要结论 | 第71-73页 |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