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能源问题与汽车行业发展 | 第10页 |
1.1.2 电动汽车充电对于电网的影响 | 第10-12页 |
1.1.3 含有分布式电源的微网调度 | 第12页 |
1.1.4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计及电动汽车换电站的优化调度问题相关理论 | 第17-25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研究 | 第17-20页 |
2.2.1 电动汽车换电模式 | 第17-18页 |
2.2.2 电动汽车换电站在微网中的接入模式 | 第18-20页 |
2.3 双层优化理论 | 第20-24页 |
2.3.1 双层规划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3.2 双层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21-24页 |
2.3.3 双层优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微网环境下计及电动汽车换电站的优化调度模式 | 第25-36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换电站配置及电池组假设 | 第25-26页 |
3.3 数学模型 | 第26-31页 |
3.3.1 微网配置及调度目标 | 第26-29页 |
3.3.2 约束条件 | 第29-31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31-34页 |
3.4.1 基础数据 | 第31-33页 |
3.4.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含多微网的配电网双层优化调度 | 第36-51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基于双层优化的联合调度模型 | 第36-44页 |
4.2.1 微网群互动模式及关键技术 | 第36-37页 |
4.2.2 上层配电网调度模型 | 第37-39页 |
4.2.3 下层含有电动汽车换电站微网的调度模型 | 第39-41页 |
4.2.4 改进的遗传算法与免疫算法组合优化求解 | 第41-44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44-50页 |
4.3.1 初始数据 | 第44-45页 |
4.3.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