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甘蓝型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1 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 | 第13-14页 |
1.1.2 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 | 第14页 |
1.1.3 产量与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 第14-16页 |
1.2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1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 | 第16-17页 |
1.2.2 甘蓝型油菜品质改良历史与目标 | 第17页 |
1.2.3 油菜品质性状相互关系 | 第17-18页 |
1.2.4 油菜品质性状与QTL定位 | 第18-19页 |
1.3 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4 植物关联分析及其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4.1 关联分析的概念及特点 | 第19-20页 |
1.4.2 连锁不平衡与关联分析 | 第20页 |
1.4.3 影响关联分析的因素 | 第20页 |
1.4.4 关联分析的途径与步骤 | 第20-21页 |
1.4.5 关联分析在作物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4.6 关联分析的优缺点 | 第21-22页 |
1.5 关联分析在甘蓝型油菜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5页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甘蓝型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的评价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 第25-47页 |
2.1 前言 | 第2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6页 |
2.2.1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2.2.2 田间试验 | 第25-26页 |
2.2.3 12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评估及数据采集 | 第26页 |
2.2.4 12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2.5 12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26-3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2.3.1 12个产量与农艺性状评估 | 第36-40页 |
2.3.2 优异基因资源与特异遗传材料的挖掘 | 第40页 |
2.3.3 12个产量与农艺性状基因型的变化 | 第40页 |
2.3.4 12个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2.3.5 12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41-45页 |
2.4 讨论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评价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 第47-58页 |
3.1 前言 | 第4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3.2.1 植物材料 | 第47页 |
3.2.2 田间试验 | 第47页 |
3.2.3 10个品质性状测定与数据采集 | 第47页 |
3.2.4 10个品质性状的统计分析 | 第47页 |
3.2.5 10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47-4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6页 |
3.3.1 10个品质性状的评价 | 第48-51页 |
3.3.2 品质性状表现优异的基因资源挖掘 | 第51-53页 |
3.3.3 10个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变异 | 第53页 |
3.3.4 10个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 第53-54页 |
3.3.5 10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54-56页 |
3.4 讨论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甘蓝型油菜农艺与产量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58-72页 |
4.1 前言 | 第5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4.2.1 植物材料 | 第58页 |
4.2.2 表型性状数据获取与最优线性无偏预测值、性状遗传力的计算 | 第58页 |
4.2.3 基因型数据获取 | 第58-59页 |
4.2.3.1 SNP基因型数据分型与过滤 | 第58-59页 |
4.2.3.2 SNP模拟图谱的定位 | 第59页 |
4.2.3.3 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与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59页 |
4.2.4 12个农艺与产量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59-6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0-69页 |
4.3.1 12个农艺与产量性状遗传力的估计 | 第60页 |
4.3.2 SNP基因型分析 | 第60-63页 |
4.3.2.1 SNP质量评估与过滤 | 第60-61页 |
4.3.2.2 SNP模拟图谱定位与多样性 | 第61页 |
4.3.2.3 群体结构、亲缘关系和连锁不平衡 | 第61-63页 |
4.3.3 12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作QQ-PLOT图 | 第63页 |
4.3.4 7个产量与农艺性状关联作Manhattan图 | 第63-66页 |
4.3.5 7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SNP位点与关联位点的评估 | 第66-69页 |
4.4 讨论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72-91页 |
5.1 前言 | 第72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2页 |
5.2.1 植物材料 | 第72页 |
5.2.2 表型性状数据获取与标准化 | 第72页 |
5.2.3 基因型数据获取 | 第72页 |
5.2.4 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72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2-89页 |
5.3.1 10个品质性状遗传力的估计 | 第72-73页 |
5.3.2 10个品质性状的关联作QQ-PLOT图 | 第73页 |
5.3.3 8个品质性状的关联作Manhattan图 | 第73-76页 |
5.3.4 8个品质性状的关联SNP位点与关联位点的评估 | 第76-89页 |
5.4 讨论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91-94页 |
6.1 产量与农艺性状的评价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 第91页 |
6.2 品质性状的评价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 第91-92页 |
6.3 SNP基因型分析 | 第92页 |
6.4 产量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 第92-93页 |
6.5 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附录 | 第104-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作者简历 | 第111页 |